当前位置: 首页» 博物馆新闻

博物馆开展“走近蒙医药”青年教师赴内蒙古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18-08-08

  博物馆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敕勒川 太喇嘛——中医药“走近蒙医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于2018年7月22日正式启动,7月25日圆满完成。

  实践团由博物馆馆长卢颖老师亲自带队,博物馆张艺馨、韩晓雯、韩玉、教育技术中心靳洋等青年教师,特别邀请博物馆医史部主任郗效老师作为专家,一起参与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呼和浩特展开,考察交流的目的地主要有内蒙古医科大学、国际蒙医医院和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医科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高校。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含中医、西医和蒙医三个医学体系,有着浓郁的民族医药特色。此次实践活动以了解蒙医药,促进中医和蒙医的交流为目的,博物馆老师们在蒙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包哈申教授、蒙医药博物馆阿伦馆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和博物馆。包院长和阿伦馆长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史和博物馆内的蒙医药展览, 博物馆医史部主任郗效老师以详实丰富的图文资料介绍了中医针灸铜人的历史,蒙医药研究院的研究生明明也以蒙医针灸铜人为题做了报告,增进了双方对针灸铜人及相关历史的了解,同时,老师们还就高校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吸收借鉴彼此的经验。

  实践团还在内蒙古国际蒙医蒙药博物馆张红霞副馆长及包哈申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及其博物馆。老师们参观了蒙医特色疗法诊室,实地考察了蒙医铜罐疗法和蒙医特色药浴,院内展示的结合传统和现代工艺生产的蒙医特色药物“酸马奶功能饮料” 、“红花十三味丸” 、“珍宝丸”等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内蒙古国际蒙医蒙药博物馆设于医院内,征集和展示了大量珍贵的蒙医医疗器械和相关文物,令老师们大开眼界。

  结束了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国际蒙医蒙药博物馆的参观,实践团还向大学和医院赠送了赠送了博物馆编辑制作的系列科普手册和纪念品,也获赠了蒙医药经典医籍的彩色影印本及相关的研究书籍,丰富了博物馆的民族医学收藏。

  实践团还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始建于1957年,目前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蒙古博物院主体建筑面积6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设有12个展览,收藏也十分丰富,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博物馆的老师们在此增进了对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博物院的建筑设计新颖别致,展陈空间也运用了现代化、数字化的展示手段,可供老师们参考借鉴。博物院有一支专职讲解员队伍,身着精美的民族服装,讲解十分生动而专业,既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有偿讲解,也提供定时的免费讲解,还负责培训中小学生讲解员,他们的工作模式对我校博物馆的讲解服务和志愿者管理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中医药博物馆,撰稿人:韩晓雯、张艺馨,摄影:靳洋,审核人: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