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仓公”与我国最早的病历记录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2-02-24

 

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在就诊的时候,医生要给病人写病历,把病人的一般情况、主诉和治疗经过等都写下来。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的重要依据。对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历其实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位记载病历的古代医家就是被称为“仓公”的淳于意。

淳于意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复姓淳于,名意,是山东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方向的旧临淄)人。由于他年青时在齐地,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地区做过管仓库的太仓长,所以人们又称他为“仓公”。此人从小就非常喜欢医学,除了自己努力地学习医术外,在汉高后八年,也就是在公元前180年,开始跟随他的老乡公乘阳庆学习医术。公乘阳庆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没有孩子,见淳于意这个年青人学习非常刻苦,对自己又很尊敬,便将自己的一些经验、秘方以及诊治疾病的方法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淳于意。在跟随公乘阳庆刻苦学习三年后,淳于意的医术突飞猛进,就开始给人们看病。因能判断病人的生死,治疗效果也非常好,医术和声望就很快地超过了他的老师。

淳于意在任太仓长时,因厌恶官场风气,所以不愿意与官宦来往,也不会奉迎上司,后来便辞职当起了医生。淳于意热心为百姓看病,以患者家为家,哪有患者需要他就去哪里。在淳于意生活的时代,有些达官贵族无病呻吟,令其出诊,淳于意则坚决抵制,不予出诊,因此得罪了一些有钱有势的豪强。有一次,有位大商人的妻子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便请淳于意给诊病。淳于意诊断之后,便开出汤药让患者喝下。因为病人的病情过于严重,即使喝了汤药也无济于事,没过几天就死了。这个商人很生气,仗着自己的势力将淳于意告到官府。与此同时,淳于意先前得罪的那些达官贵族们也纷纷落井下石,跟这位商人串通共同到官府罗织罪名,诬陷淳于意。淳于意因此横遭官府逮捕,被判了肉刑。当时的肉刑有三种,一种是在脸上刺字,二是割去鼻子,三是斩掉左脚或者是右脚。官府要把淳于意押赴到西安行刑。在临行前,淳于意对自己的五个女儿说:“可惜我生的是女孩子而不是男孩子,到了危急关头,没有一个能替我办事的。”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她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故事之一“缇萦上书救父”的主角。缇萦听到父亲被判了肉刑和父亲的话以后,非常伤心,决定跟随父亲到西安,谁也拦不住。

缇萦到了长安后,就写了一封奏章,交给宫门的守门人,并恳请上奏给汉文帝。奏章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我叫缇萦,是齐地太仓公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在做太仓长时,很多人都说他办事公平,是个清官,这会儿他被判了肉刑,我很悲痛被处死的人不能复生,被斩去的脚和被割下的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我情愿做官府的奴婢,替父亲赎罪,使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接到奏章后,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女孩,十分重视。看了奏章后,更是被缇萦的孝心和大义所感动,立即宣布淳于意无罪释放,并同时废止了肉刑。这便是著名的缇萦上书救父的故事。

文帝随后召见了淳于意,并询问他学医的经历及擅长治疗何种疾病等。淳于意均认真作了回答,还详细讲到了自己的二十五个“诊籍”(即病历)。文帝听后非常赞许。后来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详尽地记录了这些内容。这些病历包括病人的姓名、里居、病名、脉象及治疗经过等。这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病案记录。难能可贵的是,在二十五个病历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于没有治好的病例并不加以粉饰和掩盖。这种实事求是、恭敬严谨的态度正是为医者学习的楷模。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