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发布日期:2015-12-25

  

  最近一段时间《芈月传》热播,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楚国宫中娘娘、贵妃或公主洗手的时候,侍女们拿着一个匜(yi二声),盛着水给他们洗手。那么匜究竟是什么呢?电视剧中演绎出来的用途,和匜的真实用途一样吗?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汉族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匜是中国古代汉族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出现在约2700多年前,盛于东周。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pan四声)。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或者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匜也可以无足。匜在商周时期多采用青铜铸造,有的有盖,有的体高,有的全身布满花纹,造型不一。有一些匜身上会刻有图或者铭文,原当时人们生活场景。

  例如,战国时期的宴射刻纹画像匜,现藏于纽约首阳斋。这件宴射刻纹画像匜刻画的是贵族宴享图。从左至右分别是一人执觚(gu一声)躬身敬客,对立一人则欠身以对;中间一案上放置两个壶形器,一壶内放有柶(si四声)(长柄勺),一人执觚欲往盛酒,另一人执柶从壶中往觚里舀酒,最右面两人相对坐于地,其中一人持觯(zhi四声)而饮。这件匜可谓弥足珍贵,有学者硏究认为,这件宴射刻纹画像的内容,是迄今为止能够证明觚形器为饮酒器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

  再如青铜朕匜,这件宝贵的青铜器高20.5厘米,重4.85公斤,器形整体像一只羊,盖前端为虎头,盖面呈琵琶形,四兽蹄足,器内底和盖共铸铭文一百五十七字,器铭和盖铭连读。这件器物的珍贵之处在于,青铜朕匜上刻的铭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诉讼判决书,不仅记载了有史以来最早的民告官案件,也记载了第一次法官受贿的情节。朕匜不但铭文意义重大,而且造型奇特古朴,因此被定为国宝。它虎头羊足,平盖宽流,鋬手为兽首屈舌,四足为羊蹄,给人以狞厉威严之貌,这在铜匜中少见。器型为匜,而铭文则自名盉,这就明确的告诉人们,西周的匜是由盉演变而来的。已经发现的匜都是周厉王以后时期制作的。这件匜制作工艺讲究,带有西周中期风格,虽然铭文自称为盉,但它却是匜的早期形式,这就清楚了匜的早期形状。

  由此可见,匜确实具有洗手的作用,应用于礼仪活动中的礼器,并不可以随意使用。

  中国青铜文化,以其独有的精湛工艺和娴熟的铸造技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字内容为世珍重。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张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