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最早医学文献(一)

发布日期:2016-02-17

        

                                  《十问》                                                                                     《五十二病方》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1973年冬,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出土医书14种。该墓葬年代是公元前163年,各书的抄录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末或前3世纪初。这批医书分别书写在五张帛和200支竹木简(其中木简10支)上,出土时已有不同程度的残缺破损,经拼缀修复与辨识研究,估计总字数约有3万字左右。可辨识字数约有23000字左右。

  帛书医书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以上5种合为一卷帛书),《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以上3种合为一卷帛书),《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上3种各为一卷帛书)。上述11种医书中,《阴阳十一脉灸经》有两本,文字基本相同,故帛书医书实为10种。

  竹木简医书共有4种,其中竹简医书有《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3种,木简医书有《杂禁方》1种。据考证,此批书最早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最晚为秦汉之际。其内容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更为原始和古朴,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文献,它们的出土,不仅填补了中国医学史的空白,而且对研究西汉以前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极高价值。

  其中竹简《十问》是以讨论性保健为主的养生学专论。全书假托古代帝王、诸侯及官吏、名医、术士等互相问答,提出有关养生保健,特别是性保健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是房中养生保健的肇基性经典文献。孙思邈的“人年四十应养生”,既往认为源于《素问》,实渊源于《十问》。

  帛书《五十二病方》,现存一万余字,全书分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少则一方、二方,多则二十余方。现存医方总数283个,用药达247种,书中提到的病名有103个,所治疗的范围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内科病的治疗在全书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治疗内科病的水平。如该书对“癃”即淋病的治疗,处方合理,且大多为现今临床所沿用。尤其是血淋、石淋、膏淋、女子淋的分证治疗,可以说是对淋病进行辨证论治的雏型。全书以外科病所占比重为最大,也最为突出。该书在论述疽病的治疗时,已初步运用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其处方讲究加减化裁,注意对证用药。症状不同,则用药的分量亦各有区别。《五十二病方》在论述痔疮的治疗时,除了运用各种药物疗法外,还记载了精彩的手术疗法。其它所载治法多种多样,除了以内服汤药为主之外、还有大量的外治法,如敷贴法、烟熏或蒸气熏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疗法、角法(火罐疗法)等。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当时医疗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