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西洋参入华记

发布日期:2016-07-01

  在我国的中药宝库中,很多品种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比如大名鼎鼎的人参,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而与人参长相酷似的西洋参,在中药世界中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晚辈。它在18世纪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并逐渐得到医生和百姓的认可,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作为原产于北美洲的植物,它是怎样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呢?

 《美洲药用植物》(Jacob Bigelow , American Medical Botany,  Cummings and Hilliard,1817-1820)中的西洋参插图

  1701年,法国耶稣会教士杜德美(Petrus Jartoux,1668-1720)来华传教,他在东北考察时见到了人参。1711年,他给传教会会长的信中,绘制了人参图,并详细介绍了人参的产地、形态、生长状况和采集方法,他还推测在自然环境相似的的地方也有可能有人参:“若世界上还有某个国家生长此种植物,这个国家恐怕是加拿大。”杜德美还把他关于人参的见闻及绘图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在1714年的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国传教士拉菲托(Joseph-Francois Lafitau)读了杜德美的文章,认为魁北克或许正是杜德美预言可能发现人参的地方。于是他将人参的绘图拿给当地摩霍克部落的印第安人看,他们立即认出了这种植物是当地生长的一种草药,并领着拉菲托找到了几株酷似人参的野生植物。原来,在北美洲北部森林中生活的印第安人很早便开始将这种植物用作药材,和中国的人参一样,这种植物因其酷似人形,也被部落的巫医奉为神灵。拉菲托将这种植物寄往法国,经植物学家鉴定,它属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可以说是中国人参的北美远亲,后来便被称为西洋参。

  精明的法国商人立刻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先将一小批西洋参运往中国,按其重量用黄金计价,居然获利颇丰。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引发了北美的西洋参热。商人们开始从印第安人手中大量收购野生西洋参销往中国,到1752年,法属加拿大每年出口价值5000万法郎的西洋参。之后,受到利益的趋势,新英格兰殖民地及密西西比河西部的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也开始疯狂采挖西洋参。1784年,美国独立后的第一艘从纽约出发驶往中国广州的商船“中国女皇号”运载了29吨西洋参,从中获利颇丰。

  

西洋参原植物、药材、饮片图

  然而,巨额财富导致对西洋参的掠夺性采挖,美国和加拿大的采参人为争夺资源,违犯采收季节,过早采挖,还使野生森林植被惨遭破坏。到了1890年末,野生西洋参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美国和加拿大随后都颁布了法令,保护野生西洋参,并将其列入濒危物种保护计划,规定未经政府许可,不准私自采挖,且只限每年8月15日至12月1日期间,参果成熟后才可采挖,以便获得成熟种子,同时,只能采挖四品叶以上(即种植4-5年)的西洋参,不许采挖幼苗,以利于西洋参的自然繁育。

  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人们开始探索人工种植西洋参。在美国,19世纪20年代初,纽约州、威斯康星州等地的农民开始试验人工栽培。一位叫做乔治·斯坦顿(George Stanton)的参农被认为是人工种植西洋参的第一人。1885年,他在纽约州种植了大约910亩的西洋参,此后,威斯康星州人工种植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产量在美国各州中成为第一。直至今天,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和加拿大的魁北克、蒙特利尔仍然是北美西洋参的主产区。而中国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西洋参,也获得了成功。

  西洋参传入中国后,最早的记载见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吴仪洛的《本草从新》,称为“西洋人参”,对它药性的描述是“苦微甘,寒”,“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西洋参从此获得了中医的“认证”,正式融入了中医药的大家庭,并成为深受欢迎的保健品。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韩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