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一片甲骨惊天下

发布日期:2016-11-28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那么它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三千多年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这些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当时他们只是觉得好奇,并不知道这些碎片能干什么,有一天当地一个叫李成的剃头匠,他害上一身脓疮,干起活来又汗流不止,又痒又疼,但又没钱去求医购药,他死马当活马医,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人就是这位叫李成的剃头匠。

  那么中药铺里有了龙骨这味药,又是被什么人发现上面刻有文字的呢?这就要说在清朝光绪25年夏季的一天,北京东华门外锡拉胡同的一处深宅大院里,因主人的病情而人人都变得焦虑起来,这家的主人得的是疟疾,家人赶紧派人去菜市口的鹤年堂药店去抓药。药抓回来后,颇通医术的主人打开药包,翻检审视。突然他发现,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有一些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划痕。没想到,这一不经意的翻检,竟然触动了一个中国上古史和中国古文字学的惊世大发现。他就是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他博学精进,在腐败的官场中致知力行,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面对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临危受命,率众奋力抗击,誓死不做亡国奴,最终偕继室谢夫人、长媳张夫人,从容投井殉国,时年55岁。其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为中国后世文人奉为楷模。

  王懿荣堪称古董商、金石学家,平时就喜欢把玩古物,尤其是夏商周以来的铜器古玩、印章,哪怕那时的残石片瓦,他都喜欢珍藏研究。现在突然在一种骨头上发现奇异的刻划,王懿荣立马就觉得非比寻常。他派出家人到菜市口鹤年堂药店,将带字“龙骨”全部买下。在家中秘而不宣,独自研究。但王懿荣本人并没有留下文字。他的儿子王汉章在1933年其所著的《古董录》中记述:“先公索阅,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间”。这里明确说出王懿荣已经知道龙骨之上的刻划为商代文字

  所谓“龙骨”,实际上是远古大型脊椎动物,如象、犀牛、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中国古人统称其为“龙骨”。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龙骨”入药的记载。

  这味药材味甘涩,性平,入心经、肝经、肾经、大肠经。具有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本草纲目》中记载:“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