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北宋医药家唐慎微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发布日期:2017-04-18

 

  唐慎微,字审元,成都人,北宋著名医药学家。出身于世医家庭,对经方深有研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而是希望他们帮助收集名方秘录,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药学资料。唐慎微于1082-1083年(元丰五年至六年)间,编写了药物学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此书约于1098年以后定稿,由艾晟校补刊行,名《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2卷。政和六年(1116年),医官曹孝忠据此重新校正,名《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证类本草》收载药物1558种(重修政和本草1746种),新增药物628种,多附药图,并说明药物性能功效、应用方法、药物来源、栽培训养、药材鉴别、炮炙制剂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证类本草》中,收录了仲景以来至北宋时期如《雷公炮灸》及《唐本草》、《食疗》等系列历代名家的方论、民间验方和自己的临证验之有效的处方,共3000余条,分别附于有关药物之下,便于医生在学习时使用。唐氏以此收载药方,开创"方药对照"研究之先河,成为后世本草学著作编写的范例。

  《证类本草》重视药材的道地性,所记道地计有144名,较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所记的“其出药地凡一百三十三州”情况有所发展。

  在《证类本草》中,不仅合并了宋代掌禹锡的《嘉佑本草》和苏颂著的《图经本草》的全部内容,还辑录了宋以前各家医药著作,从而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医药文献。《神农本草经》、《本经集注》、《新修本草》、《炮炙论》、《开宝本草》、《海药本草》等已散失的珍贵本草文献的主要内容,都依靠《证类本草》得以保存下来,利于后世辑复。

  《证类本草》体例严谨,层次分明。如将药物理论和药物图谱汇编成一书;对古书作了许多文字修订及“续添”增补,创用墨盖子作为唐氏新增内容的标记等等。

  此书共32卷,60余万字,是中国宋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问世后,历朝修刊,并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行,沿用五百多年,后世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书为基础。明代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时,也曾用该书作为蓝本:“自陶弘景以下,唐、宋本草引用医书,凡八十四家,而唐慎微居多。”《中国科学技术史》称此书“要比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早期欧洲的植物学著作高明得多”。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唐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