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中国香囊文化(中篇)——精品欣赏篇

发布日期:2017-05-22

      (魏)繁钦诗云:“何以致区区,目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唐)孙光宪也有诗云:“红绶带,锦香囊,为表花前意,殷勤赠玉郎。”中国的香囊文化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人们的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让我和大家共同来欣赏几件史上的精美香囊吧!

  (一)留存最早的佩囊

  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的,而现存的佩囊实物要数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者为年代最早,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整个囊袋以羊皮为之,整体呈长方形,竖置,高6.7 cm,宽3.7 cm,囊口呈开敞式,并附以皮带,以便栓系挂佩;两侧则以纤细的皮条缝缀,此香囊虽然历经千载,但缝合之处依旧坚固如初,精细之处可见一斑。

  (二)马王堆汉墓“熏囊”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遣册中有4件 “熏囊”:即“白绡信期绣熏囊”、“绀绮信期绣熏囊”、“素信期绣熏囊”和“红绮熏囊”。这四件香囊出土时每个囊中都装有香料,如茅香、花椒和辛夷等。这些香囊刺绣华美,材质为桑蚕丝的,面料品种分为“绢”、“绮”、“锦”、“罗”。其中“绮”是以对鸟菱纹绮为主,平纹地斜纹显花,在织造时根据经纬线浮长的不同显现不同的图案;“锦”是以绒圈锦为主,它是当时织造工艺中最高级、最复杂的,需要双经轴结构的提花机制织,使绒圈突出于锦面,锦面形成丰富多彩的大小交替的绒圈花纹,产生非常丰满华丽的立体感效果,它是后世漳绒和天鹅绒织造工艺的前身。这一发现证明:中国人是绒类织物的创造者。

  (三)唐代“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唐代的香囊与汉代博山炉在使用上有一脉相承之处,都使用末、块、片香料,其材质主要以金、银两种贵金属为主,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枚“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此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547克。香囊内外共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运用了陀螺仪原理,使用时里面的焚香盂始终会保持在水平状态,不会将香灰或火星溅出。香囊采用捶揲工艺成形,使用阳刻与阴刻相结合的手法。其通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代表了唐代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其工作原理是西方近代才发现并运用于航空、航海领域的,而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应用。

  (四)宋代“双龙金香囊”

  宋代的香囊形制更加多样化,在传统香囊的基础上更制作出造型精美纹饰考究的金银香囊,安徽省博物馆现存的“双龙金香囊”即是一例。这一香囊于1958年在宣城县西郊窑场出土,为宋代纯金制作的熏香器皿,长7.8厘米,宽6.5厘米,重30克,是由大小两块金片通过子母口相接而成。中部凸起,预留了空间用以填充香料。两面皆以龙为主要装饰纹样,每一面皆有两条龙首尾相接,龙身弯曲,龙尾上翘,龙嘴大张,气势威武。细微处,龙鳞片片层次分明,丝丝入微。四周边缘处镌刻草叶纹和联珠纹,线条流畅。上端有一圆孔,用于系绳佩挂。此香囊体积虽小,但其制作工序中采用了锤碟、透雕、焊接、线刻、压模等多种技法,造型奇巧,工艺高超,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一件难得的实用器。

  (五)其他香囊精品欣赏

 

唐代”银鎏金双凤如意云香囊“                               明代”和田青白玉双龙香囊“

 

            清乾隆”象牙雕-五福捧寿香囊“                              清乾隆”金蕾丝镶宝石葫芦形香囊“

  (中医药博物馆中药部 潘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