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张旭与《肚痛帖》

发布日期:2017-10-13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代始称“碑林”,几经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里珍藏着一块北宋嘉由三年(1058年)摹刻原石《肚痛帖》,高41厘米,宽34厘米。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极有情趣。由于是单刻帖,无款,所以出自谁人之手?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相传此帖是唐代张旭所书。张旭,字伯高,江苏吴县人,官至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他的书法,以王书为基底,又得法于张芝,发展了传统的草书,与怀素一起,开创了草书的全新境界,史称“草圣”。他一生喜好饮酒,往往大醉后挥毫作书,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如醉如痴,世人称之为“张颠”。《宣和书谱》中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肚痛帖》是张旭的代表作,是狂放大胆书风的代表,全帖六行30字,似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文日:“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幅作品开头的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下面的字便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洋洋洒洒,一气贯之,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可以看出,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渲泄,泰山压顶的气概,变幻莫测的态势,在奋笔疾书的狂草中,横空出世,让观者惊心动魄,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书法家复杂的内心世界及潇洒狂放的艺术魅力。

  我馆有幸收藏这样一件与医学相关的书法作品,为明代重刻拓片。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