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元代名医——罗天益

发布日期:2018-01-08

 

  罗天益(约1220~1290年),字谦甫,元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在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罗天益向他学医数年,尽得其术。李杲身后,他整理刊出了多部李杲的医学著作,对传播“东垣之学”起到了重要作用。1251年后,他自师门回乡行医,以善治疗疮而显名。他曾随军担任太医,行医于各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罗天益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对李杲学说的继承和发挥。在李杲的学说中,强调了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元气不足,百病由生的观点。罗天益进一步阐发了脾胃学说的这一内容,明确提出了脾胃损伤须分饮伤、食伤和劳倦伤,当辨虚中有寒和虚中有热的问题。

  在用药上,罗天益总结前人因药误造成的危害和经验教训,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无病服药易伤其正、用药无据会玩忽人命、滥用苦寒药物容易损伤脾土、古方应当详辨其名与实是否相符等。他的这些经验总结在临床治疗中曾起到了积极作用,至今还有宝贵的现实意义。

  在针灸方面,罗天益主张用灸法以温补中焦,不仅能治中焦不足的虚寒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气阴两伤的虚热证。罗氏能补其师之不足,并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李杲甘温除热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

  晚年诊务之余,他以《内经》理论及洁古、东垣之说为宗,旁搜博采众家,结合自己的体会,于1281年撰写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

  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反映在《卫生宝鉴》一书中。全书共25篇,主要有:

  “药误永鉴”:以病案形式,结合一个专题进行辨析,以警示后学及同行不要犯误治之错;

  “名方类集”:精选古今效方766首,以证系方,理法具备,论述临证各科疾病的诊治。为该书主要部分;

  “药类法象”:简述张元素、李杲的药物学理论,如性味、功效等;

  “医验记述”:载录作者长期从事临床的诊治经验,内容丰富;

  最后为“补遗”,选辑张仲景以下诸家有关外感、中暑等病证的验方,为元代以后他人所补充之内容。

  罗天益生活于金末元初,他的学术思想遥承于洁古,授受于东垣,又突出脏腑辨证、脾胃理论、药性药理的运用的“易水学派”特色,成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医家。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唐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