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了不起的中医 ——周代的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

发布日期:2018-05-14

  小时候我们就知道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中国武术、中国京剧、中国画、还有中国医学(简称中医)。

    但是,我们了解中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知道。

  你印象中的中医是什么样的?

  守旧的 or迂腐的 or 过时的?

  这些心里的想法请大家保留,但看完小博所写的这篇文章,也许不久你会发现你爱上了“了不起的中医”。

  当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出现在亚洲这片广袤大地上的时候,伴随着漫长的岁月,他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远古文化。

  最早的医生是谁?传说告诉我们“伏羲氏尝草治砭,以制民疾,而人滋信”;“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有医药”;黄帝作《内经》阐发医理,而有“歧黄之术”。因此传说中医的创始人即为伏羲、神农、黄帝。

  然而,传说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杰出人物在中国医学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同时探索更有疗效的药物,以及效果更佳突出的治疗措施,从而使祖国医学不断发展进步。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的不断发展,当到达一定水平的时候,在我国周代,医学分科正式形成。

  周代是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从公元前1046年持续到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礼》这部书全面的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情况,其中《周礼·天官》记载: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食医,中士二人。疾医,中士八人。疡医,下士八人。兽医,下士四人。由此可见,周朝医学分为四科,即:食、疾、疡、兽,相应的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食医相当于现代的营养师,但是人家可是会治病的营养师,掌握着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疾医相当于现代的内科医生,治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病证;疡医相当于现代的外科医生,治疗因为金属兵器所致的创伤、骨折,以及皮肤痈疽、肿物等;最后兽医相当于现代的兽医,但是人家看的是战马、耕牛这种高级牲畜。

  周朝在此时期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医疗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的及格标准和我们现在的一样,达到百分之六十,60及格,即为“下等”。

  上文提到“稽其医事”,是要根据“病例记录和死亡报告”来判定的意思。《周礼·天官冢宰》中写道: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些反映出当时医生针对病人会采取个性化治疗,并且建立治病的记录。对于死亡的病人,还会做出死亡原因的报告,呈送医师。以上这些都作为定级评薪的依据。

  在我国,随着时间的推演,朝代的更替,医学分科不断发展。

    唐代由政府设立的太医署,代表着当时医疗行政和医学教育的最高机构,设立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针对临床医疗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科)、角法(外治法)。

  宋代政府设立了翰林医官院,医学分为九科:大方脉(内科)、风科、小方脉(小儿科)、疮肿兼折疡、眼科、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

  元代时期,由于骑术盛行和战争频繁,骨折损伤者明显增多,正骨科单独成科。此时的医学分为十三科: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

  明清两代基本沿袭元代,分科无太大改变。

  西方医学中,公元八世纪阿拉伯医学迅速发展。著名医学家拉齐和伊本·西那在大量吸收东西方医学遗产的基础上,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开创了新的医疗体系和方法,直到此时才对医学进行分科。

  由此可见,早在二千到三千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张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