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诗人杜甫——“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发布日期:2018-07-03

  

  自古诗辞歌赋以医药为吟诵对象,占有很大的篇幅,它们丰富了文学的创作,唐诗也不例外。杜甫诗歌在唐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杜甫1400多首诗歌中,涉及可用于医药研究的就达90余首之多。这跟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必然带动医学的发展、此时期的药物学较以前有较大进步,出现了《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蜀本草》等药物学著作。在唐代医学教育也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公元624年,唐政府设立“太医署”培养学生,并在许多州建立了地方性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还专门设有药学部,这时医学与药学已经分开,药学部还设有药园三顷,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学习药物的栽培、采集、炮制、制剂、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很多文人懂医识药并不在少数,出现了很多儒医。

  杜甫从35岁到达长安时期,一直到59岁在北进中原的漂泊中离开,短短25年的时间,都是在贫困、疾病中渡过的,常年的体弱多病,促使他去博览群书,以便掌握更多的医药知识,久病成医就是这个道理。杜甫对药物学相当内行,会辨识、更是集种植、采集、加工于一身,并能将药物知识远用于治疗或防治疾病上,所以,他在诗歌里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医药学资料。他经常到山野里去采些草药回来,自己经过加工炮制,或是拿到市场上去卖,或是送给那些周济过他的人。他曾经在《进三大礼赋表》中,说过“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话,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杜甫在四川期间,是他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已深知仕途无望,决心归隐田园,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营建草堂,过了两年多比较安定的生活。他经常吟着“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的诗句,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耕作,“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正是在草堂生活的写照。他精心洗药、然后加工炮制,晒干后贴上标签贮藏好,以便自服或外卖,还送亲朋好友,不亦乐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久,药材长势喜人,举目眺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他完全陶醉在自己种植草药的乐趣中了,药圃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他解忧、写诗、醒酒的乐园。拜读杜甫种草药的诗文,就像身临其境,仿佛看到成都市郊杜甫的“草堂”里各种植物药材在那静静地吐露着芬芳……杜甫把它称为“药国”。杜甫不仅对中草药有很强的鉴别能力,还能将草药的特性、姿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他写决明是“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写栀子是“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写丁香是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随兰麝中,休怀粉身念。”更是以花拟人,整首诗描绘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柔弱而坚强的植物,它知道自己将会被磨身碎骨,但它从不过多去想。在那静静地吐露着芬芳,直到生命的终结。像它这么圣洁的花朵,只有品味高雅的“幽人”才配懂得欣赏。杜甫在写这首诗中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教我们怎么做人,丁香是一种柔弱的植物,但它身上也有坚强的特质。大家习惯以为雄壮的松树柏树岁寒而知后凋,没注意到柔弱的丁香也有这种坚强的特性,强调弱者的力量。从这些花草树木中能够品味出做人的至高境界,这也是杜甫喜爱草堂的乐趣所在。丁香由于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现已为哈尔滨市市花。

  公元770年,59岁的杜甫病卧舟中,伴随他的是重病缠身的痛苦和爱国忧民的深情,此时诗圣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他在临终前,曾写了一首五言长篇排律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的绝笔诗,诗中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回顾了半生颠沛流离之苦,并向亲友托咐了后事,充满着凄切动人的家国之忧。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的诗不愧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由盛而衰的一部“诗史”,更给后人留下了一份难得的诗体的“病历”,让我们在诗圣诞辰1300多年的今天,永远铭记住他为祖国和人民所遗留下的这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