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明末清初瘟疫学家——吴有性

发布日期:2018-08-03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吴有性在疫区通过亲身观察和诊病施药,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创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戾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学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吴有性在《瘟疫论》中所列瘟疫病种有发颐、大头瘟、虾膜瘟、瓜瓤瘟、疙瘩瘟,以及疟疾、痢疾等急性传染病,他明确指出这些病都属温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四时不正之气所为。其症状与伤寒相似而实际迥异,不论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但古书从未分别,吴氏一一加以分辨论述阐明,并论著制方。

  吴有性根据瘟疫发病突然,具有流行性的特点,指出这是由于天地间存在着—种异气,又称作戾气、疫疠之气所致。戾气是杂气中之一,每年都存在。戾气的存在盛衰多少,与地区、四时及岁运有关。感受戾气之后,可使老少都得病。这就从病因学方面将温疫与一般外感病区别开来,并与伤寒病加以区分。

  吴有性指出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突破了“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观点;他还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不同种类的戾气会选择性地侵犯某些生物种群或人的特定器官,造成特异性疾病;同时指出人类的疫情和禽兽的瘟疫由不同戾气所引起,致病各有特异。

  其中著名的方剂有达原饮、三消饮等,示人以疏利分消之法。在治疗上,他提出了一整套祛邪达原理论,临床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

  吴有性创立的温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200年。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温病辨证论治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充实了祖国医学温热病学的内容。他的邪气侵犯途径对叶天士的温热学说有一定的启示。其学术思想使温疫学说独立成体系,对祖国医学的贡献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唐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