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

发布日期:2018-09-13

  自南宋到明清两代,杭州的清河坊形成了一条药铺的长廊,如宋代的保和堂、明代的朱养心膏药店、晚清的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其中有一片保存完好的晚清古建筑,整体形制如同一只仙鹤,栖居于吴山脚下,,这便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的胡庆余堂中药店。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如今北京同仁堂的传统建筑并没有保存下来,而胡庆余堂则以其典雅的江南庭院式建筑吸引了大批游客,现在更发展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博物馆。

  胡庆余堂的名字取自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在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的一个熟药局的旧址上兴建。整个药店的格局是传统的前店后厂,前面是营业大厅,后面是制药作坊。门楼上至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表达了胡雪岩创办药店济世救人的初衷。传统建筑的匾额一般都是朝外挂的,但胡庆余堂有一块最出名的匾额则是朝里,面向坐堂经理的方向挂着的,上书“戒欺”二字和一篇胡雪岩手书的谆谆教诲,告诫药店的员工“凡百贸易均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代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敢于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营业大厅后面原是药店账房,现在已成为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的陈列厅,展示着古代的制药工具等文物。再后面是制药厂,据说过去曾在园中驯养过制药用的梅花鹿,宰鹿时事先挂牌通告,张贴海报,抬鹿游行,吸引人们前来参观,证明胡庆余堂制的“全鹿丸”货真价实,可以说是十分令人信服的广告了。

  

  胡庆余堂资本雄厚,采购各种名贵药材和道地药材可谓不遗余力。为求上品药材,胡庆余堂常常提前一年给药农贷款,使之预为周转,药农自然以上品相售。胡庆余堂不但在宋代药局的原址上兴建,还传承和发展了很多太平惠民和剂局的古方,著有《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一书,有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400余种,其明星药品有牛黄清心丸、十全大补丸、石斛夜光丸、补中益气丸、诸葛行军散、玉液金丹、紫雪丹等。这些中成药的制作工具也十分讲究,为制作紫雪丹而用4两黄金、近4斤白银打造的金铲银锅也已成为宣传胡庆余堂高品质成药的金字招牌。

  胡雪岩的一生跌宕起伏,从钱庄伙计发迹成为杭城首富,晚年生意失败,负债累累。胡庆余堂在他去世后也数次易主,但药店的名号始终未变,还被视为胡雪岩经营最为成功的企业。这成功的背后,仁爱和诚信的中国传统商业精神,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广告宣传策略,可谓缺一不可。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韩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