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古代春游记趣(下)

发布日期:2019-04-11

  上篇说到清明节的郊游活动花样繁多,情趣盎然,其实,在古代,清明节后几天又是一个节日——上巳节,也有不少独具特色的风俗。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春游活动,不同阶层的人们也都有各自的休闲娱乐方式,《庄子·天道》云“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古人在享受自然美景方面的兴致和造诣,绝不逊于今人。

  上巳节原为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周代时由朝廷主持,在水滨由女巫进行祓禊(fú xì)仪式,《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云“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祓禊有祓除疾病、灾祸,修整、清洁身心之意。上巳节从其诞生之初就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芳香的药草沐浴,谓洗去灾祸不祥,其实是以药浴达到预防季节性疾病的目的。祓禊仪式要在河湖岸边举行,又是在风和日丽的春季,于是逐渐由宗教仪式演变为春游活动。

  魏晋以后,将上巳节定在三月三日,是当时的重要节日。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向来以风雅而闻名,他们独特的郊游享乐活动也给上巳节这一民俗节日增添了几分雅兴。

  

  《兰亭序》(冯承素神龙本)

  在水滨举行宴会时,将酒杯(即“觞”shāng)置于曲折宛转的溪水中,酒杯随着水流徐徐流动,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并即席吟诗作对,称为“曲水流觞”。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属东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主持的兰亭修禊了。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做流觞曲水之戏。参与者即兴创作了许多精彩的诗篇,并推举王羲之为之作序,这便是名扬千古的《兰亭序》。恬静幽美的山林景致与活泼风趣的文人雅戏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堪称古今春游活动之最风雅者。

  

  这般风雅的活动自然不是谁都可以参与,不过,平民百姓也有自得其乐的方式。“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的习俗由此应运而生,即把煮熟的鸡蛋或红枣放在水中,任其浮移,拾到者即可食之。

  唐代的上巳节虽不如魏晋风雅,却热闹非凡,官民同乐,歌舞升平。皇帝在这天于曲江池边宴会群臣,登紫云楼赏景,品珍馔佳肴,饮美酒佳酿,并以歌舞助兴。但节日本身驱邪祈福、防病除灾的原旨已难觅其踪,演变为奢靡的一般性享乐活动。随着节日特色逐渐消失,上巳节的地位也日趋衰微。如今,我们只能从各地的民间风俗中窥见一些遗迹。如民国时期的北京地区,“三月三日,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江苏吴中地区“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安徽寿春地区“妇女小孩,头插荠菜,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病……”,尚保存了上巳节洁身沐浴、防病消灾的寓意。

  (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部  韩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