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穿山甲,一个奇迹般存活下来的物种!——被除名的穿山甲(上)

发布日期:2020-07-12

 

  导言: 最近几年,多起野生动物买卖案件的破获及曝光,让穿山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今年新冠肺炎的爆发,穿山甲又莫名地成了“背锅侠”。不久前的6月5日,“穿山甲被《中国药典》除名”的消息传出,更是让众多关心穿山甲命运的人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穿山甲是怎样的动物?你对它的认知有多少?这些年它又经历了什么?让小编慢慢和您念叨念叨?

 

  穿山甲,一个奇迹般存活下来的物种!

 

  为什么说穿山甲是一个奇迹般存活下来的物种呢?

 

  穿山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类群,它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人类。穿山甲这一古老物种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更有不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它有着大约8000多万年的进化历史,但它的进化程度却非常低,是一支较为特化的类群。所以呀,科学家把它看作是“活化石”一般的存在,认为它是研究哺乳动物适应进化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呢!

 

  它的足迹曾经遍布东南亚、南亚、撒哈拉等地区,非洲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曾经”二字大家懂的,因为如今的野生穿山甲确确实实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动物了。

 

  

穿山甲的分类

 

  穿山甲是鳞甲目哺乳纲动物,鳞甲目(Pholidota)来自希腊文,Pholid-是角质的甲,顾名思义,此动物是“带鳞的类群”,这也是此目动物的主要鉴别特征。全球穿山甲共有8个种,其中亚洲4种: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中华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非洲4种: 大穿山甲,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南非穿山甲。中国境内曾有3种,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和中华穿山甲(最后这种曾经是国内较多的一种)。

 

 

 

  我国古人认为这种动物居于丘陵土穴之中,鳞片又如鲤鱼,所以称之为“鲮鲤”。大家小时候一定背过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吧?这“金甲”说的就是古代打仗时将士身上穿着的、具有保护作用的金属甲片制成的战服。有了它的保护,打仗时就能减少伤亡了。其实啊,“鲮鲤”这种动物也似古代披甲武士一般,它全身披着五、六百块硬角质厚甲片,不过它不打仗,而是用这一身装备去打洞,因而“穿山甲”的名字便理所当然取代了“鲮鲤”。

 

  穿山甲的体长一般为半米左右,也有近一米的,其中尾巴就占了体长的一半。头为圆锥状,顶部有一对儿乌黑有神的小眼睛,和一对儿不太明显且下垂的小耳朵,还有一个像笔管一样尖尖的、永远张不大的樱桃小口。

 

 

  最神奇的要属它的舌头了,那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世间极品!它的舌头长度最长可达30多厘米,超过身体长度的一半,但直径却仅有0.5厘米,如红丝绳,又如长剑一般,前扁后圆,柔软而不失灵活,伸缩自如。不用的时候,舌头就卷起来藏到胸腔深处的“剑套”(一个套状结构)里,而控制它的肌肉则附着在骨盆上。舌头上布满了多得惊人的碱性粘液,可以迅速粘住白蚁等,中和其中的蚁酸。它的四肢比较粗壮,前、后肢上各有5趾,趾端上的爪子粗大而锐利,尤其是前肢的中趾和第二、四趾,非常适于挖洞,甚至连单层砖墙也能挖通。它的背部隆起,腹面平坦,尾巴呈扁平状,整个身体呈优美的流线型结构,在挖掘前行时可以减少阻力。

 

  

 

  穿山甲是一种很“宅”的动物,它可以一连数日蜷缩洞中,饿了才趁夜色外出觅食。它胆子极小,一遇危险,就将身体缩成一团,用宽宽的尾巴包住头部,形成球状,一动也不动,有力的腹肌让进攻者极难将它掰开,即便是狮子、老虎见了,也只能徒劳地拨拉几下,象征性地咬两口,最终还是叹息地离开。

 

  

 

  穿山甲以蚁类为食,最喜爱的白蚁,如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家白蚁等等,其他蚂蚁类也吃的,如双齿多刺蚁、举尾蚁、大头蚁、黑棘蚁、普通蚂蚁等等,实在没别的蚁吃了,它也会食用蜜蜂、蚁类的幼虫或其它昆虫幼虫。穿山甲进食量还是挺大的,成年个体一次可以吃近25克的食物,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里可容纳500克白蚁,那可是好几万只白蚁哟!

 

  穿山甲没有牙齿,所以它吃东西不嚼,而是直接将食物吞进去让胃去消化。当然,它的胃比较特殊,好比一个含壁橱的两居室构造,一间大屋主要用来储存食物,屋里还存放一个囊袋,就是所谓的“壁橱”吧,是存放腺体的,它的作用是向胃中分泌消化液;另一间小屋的“墙壁”较厚实,凹凸不平的,专业上叫它“角质齿”结构,穿山甲将吞下的蚁类连同砂砾、小石子在这“小屋里”一搅和,那些蚁类的角质层外壳就被磨碎了。有人会问了,穿山甲是怎么发现哪里有蚁群呢?发现不了岂不是要挨饿不成!别担心,穿山甲有一项绝活儿,只要它将身上的甲片张开,就可以散发出一种能把蚁群吸引到它身上的气味,蚁群上身后,它再把鳞片收拢,猛烈地抖动身体,使身上的白蚁们纷纷落到地上,这时它再伸出舌头享用美食;或者呢,它干脆跳进邻近的水塘,张开鳞甲,使“俘虏们”全部被淹漂在水面,然后它再尽数消灭。看见了吧,穿山甲这招儿是不是够绝呀!

 

  

 

  穿山甲走路的速度极慢,姿态也很独特,东倒西歪的,好像喝醉酒一样。据研究,它的脑容量确实要比同等大小的哺乳动物小得多,难怪有人说它看上去有些呆萌呢!你别看它慢吞吞的,要是真有危险,它还有两个绝招呢!这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哟!一招是“上树”:它爬树时,四肢上那些尖锐的爪子会牢牢钩住树干,并用强大的尾巴作支柱,用不了几下也就能爬得老高了。另一招是“游泳”:穿山甲全身皮下有1厘米厚的脂肪层,游泳时甲片的空隙中也能存贮空气,所以穿山甲在游泳时会显得很轻松,头和背部露出水面,俨然是一个游泳高手呢!

 

  

 

  当然,穿山甲最值得炫耀的还是它的打洞本领。据专家研究,它的力气相当大,挖洞的深度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一天之内可以挖一条深5米、长10多米的隧道,说它是打洞高手,还真是名不虚传。穿山甲的洞穴一般只有一个洞口,挖洞时它用粗大的尾巴钉住后方的地面,用前肢上的利爪挖土并推向后方,再由后肢把刨出的土向后推出,它竖立起全身甲片形成的“小铲子”,随着倒退,把土推出洞外,简直堪比人类的“挖土机”!它前进时,会将全身的鱗片闭合,又形成许多把“瓦工刀”,将洞顶刮得平滑而坚固,俨然又变身为“瓦工高手”了!

 

 

  穿山甲一年四季几乎都在繁殖,孕后一般毎胎产1仔。出生后的幼仔体重仅有100克左右(马来穿山甲会更小,出生时只有脚趾大小,足月才50克),它的身体是白色的,没有鳞甲,闭着眼睛。半个月后体重增至约250克,开始睁眼。一个月后淡色柔软的甲片逐渐变硬,并变为暗褐色。两个月后,小穿山甲就开始趴在妈妈的背上觅食、看世界了,直到半年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的珍贵,但对穿山甲却是所知有限。要知道,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穿山甲真的就有可能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穿山甲是一类特化物种,几千年以来进化非常缓慢,嗅觉虽较灵敏但视觉基本退化了;肝脏不大,解毒功能较弱;免疫系统也较弱;食物相对单一,消化功能不强,还需胃中砂石来帮助磨碎食物。所以说,穿山甲这个物种能够保留到现在,真的是一个奇迹!可人类近些年的滥捕,让穿山甲这个种群真的走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小编在这里忍不住要大声呼吁:放过穿山甲!救救穿山甲!让我们和穿山甲共同拥有同一片蓝天!

(中医药博物馆 潘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