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说说“方便”那点儿事

发布日期:2022-03-25

  饭桌酒场上,人们一般会含蓄的说一声:“我去方便一下。”“方便”在这里是一个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去厕所。

  远古时期,在“方便”这件事上,人类是很方便的,想拉就拉,想撒就撒,找个地方就解决了,满世界都是方便之所。小便的自由度更高,墙角树根,都可以随意排泄。然而,大便臭味持久,甚至会影响情绪。先民们可能是从猫科动物那里得到了启发,将排泄的大便挖个坑埋起来,或者发现了一处天然的地坑或洼地,省去了挖坑的过程,有了便意就会到那里方便一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这种天然的坑洞逐渐稀少……于是,最早的人工厕所出现了。

  最初的厕所只是一个被茅草围起来的粪坑,但是遇到雨雪天气、天寒地冻的时候,这种露天粪坑四处透风,十分不方便,于是人们就在粪坑上加了屋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人们把它叫做“厕”,《说文解字》解释其为:“厕,清也。”其他文献中还有“清”、“圊(qīng)”、“圂(hùn)”等叫法,《释名》中指出:“厕或曰圂,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总之,古人认为厕所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清洁。

  

  https://t10.baidu.com/it/u=2259752508,3812425406&fm=173&app=25&f=JPEG?w=332&h=422&s=1783F40142036F450601CC75030010B3

  汉代明器陶溷厕                                                湖北云梦出土汉代明器陶楼

  “厕”字中的“厂”,作为汉字部首之一常与“广”(yǎn)通用,表示与房屋有关,“厠”又写作“廁”,厕所是建在正房旁边的小侧屋。远离正房,避免臭味,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古代的厕所不仅用来方便,还可以养猪。早期的厕所常常和猪圈在一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溷(hùn),猪厕也。从口,象猪在口中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种二合一式的厕所。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就有“溷厕”的记载,云梦地区还出土了东汉时期的陶楼,猪圈就建在厕所底下,圈内卧有一陶猪,猪头正偎依在厕所流淌粪便的洞口下,与文献中“人皆矢于豚栅,豚常以矢为食”的记载非常符合。

  https://c-ssl.duitang.com/uploads/item/201910/29/20191029121249_eacyq.thumb.400_0.jpg   https://hbimg.huabanimg.com/6d6b2d461a13dbb4c44e5907ae88b87c1d11f1eb1bd33-EDFyzE_fw658

   女厕                                                    男厕

  最早的公厕出现在宫廷中,《周礼》记载:“为其井匽(yàn),除去不蠲(juān),去其恶臭。”井匽就是指宫中路旁隐蔽的厕所。到了汉代,都城里设有“都厕”,被认为是最早的城市公厕。据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记载,汉代刘安就曾因不敬的罪名,被谪(zhé)守都厕三年。公共厕所出现后,男女共用,偶尔撞到,极其不雅,逐渐有了男女不同区域的划分。从考古发现来看,陕西汉中曾出土一件东汉时期的绿釉陶厕明器。这件陶厕中有一堵墙,将其一分为男女两边,每个厕内的正中都有一个长方形的蹲坑,蹲坑两侧还各有一个长方形的踏台,为如厕者提供双足踩踏的地方。

  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0be6d5be13310de2.jpg      

  陕西汉中出土东汉时期绿釉陶厕明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虎子

  此外,为了“方便”,古代还有各种可移动的便器。《周礼·正义》中记载了一种“清器”,是一种将木头凿空做成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尿壶。后来又逐渐出现各种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尿壶,便桶等。古代大便后清洁一般不用纸,而是用一种叫“筹(chóu)”的竹片或木片,甚至瓦砾,后来才出现了厕纸。

 

 

                       (北中医博物馆  甄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