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医史人物--王清任

发布日期:2024-01-18

王清任观察脏腑图 图片来源北中医博物馆 如需用图情联系博物馆工作人员.png

王清任观察脏腑图(北中医博物馆 藏)

王清任,字勋臣,直隶玉田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习练棍棒,精于骑射,还考取了武秀才。同时,他深入探求人体脏腑的解剖知识,并且根据自己亲自观察到脏腑的形态著有《医林改错》流传后世。

反抗黑心县太爷

他为人豪爽,性情耿直,一心想要走仕途,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于是便捐钱在军队里买了一个官做,大概管着五六千的士兵。

王清任生活在晚清时期,当时的官场黑暗腐败。当时的县太爷为了敛财,便让手下的人给他想办法。一天县太爷和手下人合计说:“你们看,咱们衙门是不是太穷了?我听说隔壁县衙的差役每月能多赚二两银子呢。你们想不想多赚点儿?”

大家听到县太爷这么说,赶紧接话:“大人,我们当然也想呀,我也听说了,隔壁当差的人顿顿都能吃香的喝辣的,可把我们羡慕坏了。”

县太爷说到:“那你们还不赶紧想想办法,多从老百姓手里抠点儿钱出来,也好养养咱们自己腰包呀。”

这时一个坏心的差役出主意到:“老爷您看,咱们县这还乡河,河面宽阔,河水又深又清亮。人们想要过河,以前呢,就只能依靠摆渡。如今咱们的渡桥建好了,咱们是不是也得收个费用?之前老百姓给摆渡的钱,现在给个过桥费,也理所应当所呀。”

县太爷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他们决定将收上来的钱全部中饱私囊。

不久以后,王清任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气愤,他去找县太爷反驳到:“你们这是要做什么?官府修桥,难道不就是为了方便百姓吗?有了桥,百姓渡河方便又省了钱财。更何况,这桥是百姓自己出资捐建起来的,如今怎能成为你们的敛财工具呢?”

县太爷见王清任敢违抗自己的命令,大声指责到:“你大胆,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老爷我收钱有和不可?难道本府这众多差役不用维护桥上的秩序吗?这桥修建好了就不用维护吗?我这收钱是为了防患未然!”

王清任没有就此作罢,最后在他不断的努力下,过桥收费的事情最终作罢。但是他也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了县太爷和当地的豪绅地主,他们一起排挤王清任。官场的黑暗让他心灰意冷,决定找寻一个新的出路。

行医之路不畏难

王清任家世代行医,他自己也是家学深厚,医术高明的人。于是,他离开了家乡,到京津一带行医,并且在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

这天,知一堂来了两位奇怪的病人。一个说:王大夫呀,我快不行了,每天我都睡不着觉。为了能入睡,我不得不每天在胸口压一块大石头呢。感觉胸口,沉甸甸的,才能舒服点儿,我才能入睡呀。

另一说:王大夫呀,我每天也睡不着呀,为了能睡觉,我每天都赤裸着身子,意思被子都不敢盖呀。哪怕盖个布片,都压得我喘不上来气,一宿也甭想睡觉呢。

王清任听后觉得蹊跷,便给他们诊脉,发现他们都有气血瘀滞的问题,再观察他们面色晦暗,舌头也是晦暗上面还有瘀点。于是便跟他们说到:你们的病因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样,我给你们开一剂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回去喝了,保证药到病除。

病人拿到药方以后,按照王清任的叮嘱将药物服下,没多久果然就痊愈了。王清任用一张方子就治好了两种看似完全不一样的病,被传扬出来,他的声望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王清任能够这么厉害呢?

因为他非常重视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他立志辨明人体结构,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进行了几十年的人体解剖研究。每当听到有人去世,王清任总会不计自身安危前往,以求能够得到尸体,进行解剖,以求明确人体结构。

医林改错1.png

图片引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清任将自己多年观察到的人体脏腑形态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并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不仅重视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强调脏腑与人体内脏与生理的关系,同时还重视气血在人体发病中的作用,强调瘀血致病,提出“补气活血”,“逐瘀活血”等治疗方法,创立了一系列的活血化瘀方。

(中医药博物馆 张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