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原则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0-03-03

春季养生原则主要为:养阳护肝,防风御寒,运动健身

养阳护肝:冬去春来,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生发的季节。而“人与天地相应”,人体阳气此时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由此才能启故从新,养料源源不断,功能生生不息,所以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阳为要务,注意疏通血脉,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根据中医学五行和人体不同的脏腑相对应的原理,肝属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春季肝脏当令,养阳益肝可以防肝脏淤滞不畅。春季里人们若没有养好肝气,周身气血就会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也容易受干扰而致病。同时从免疫学意义和实践中看,春季护肝,对于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按照中医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主。

防风御寒:春天乍寒乍暖,一日三变,人们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不要随意增减衣服。阳气其实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因此,春季养阳要“捂”,即俗话所说的“春捂秋冻”。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指出 “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使人受寒”。。

运动健身:冬令严寒,人体代谢低下,藏精多于化气,阳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春天空气清新,最有利于吐故纳新,所以,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实践证明,春天多锻炼,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遵循春季养生的原则,人们在生活起居、饮食摄养、情志调节、运动锻炼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生活起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因此,在春季里人们应早一点起床,在庭院中散散步,适当锻炼,唤醒身体,以发布“生”气。晚上可以适当睡得晚一些,日常活动不必那么早结束,但是这种晚,并不是说要去熬夜,不要超过子时,而是在晚上11点的时候就要进入睡眠状态。

饮食摄生: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辛甘发散可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但不宜食大辛大热之物,以防肝阳之气升发太过而克脾土,不利于健康。因此,春季饮食宜遵循高热量高蛋白原则。主食除了谷类制品外,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同时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以便及时补充能量。春季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易侵犯人体而致病,还应注意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多食时令蔬菜及瓜果,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春季养生蔬菜有韭菜、菠菜、芹菜、香椿、荠菜、绿豆芽、黄豆芽、竹笋、香菜、胡萝卜、小葱、西红柿、黄瓜等;水果有苹果、梨、草莓、杨桃、枇杷、樱桃、菠萝等。

情志调节:春季养生重“养肝”, 肝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思想形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不宜抑郁或暴怒,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运动锻炼: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以保持体内生机,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太极拳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运动要适量,以运动后感到精神健旺、身体松快为度。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