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与化橘红

发布日期:2015-10-10

  

  “橘红”和“化橘红”是同一味中药吗?会不会这也同“牛膝”与“怀牛膝”一样,只是着重强调了道地产区?著名中成药“橘红丸”中的橘红,实际是化橘红,具有很好的清肺润燥,止嗽化痰作用。很多医务工作者也常将化橘红称为橘红。殊不知,橘红和化橘红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中药。

  橘红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简单的讲,橘皮阴干后称为陈皮,如若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再晒干,就称为橘红了,即“橘皮去白留红者为橘红。”橘红呈橙红薄片,上面密布黄白色透光小圆点,有陈皮的芳香气味,味微苦、麻。如图1。

  化橘红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的幼果或未成熟及接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人们收集春末夏初自然脱落的幼果晾干,习称“橘红珠”或“毛橘红”,是质量最为上乘的化橘红商品。产自广东化州的“毛橘红”直径3~8cm,棕黑色,表面有浓密柔软的棕绿色绒毛,闻上去有明显的橘皮香气,如图2。近成熟化州柚的果皮常常割成7瓣,压制成型,习称“七爪红”,如图3。

  化橘红的第二个来源是柚Citrus gandis(L.) Osbeck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由于表面无毛,习称“光橘红”。由于果皮常割成5瓣或7瓣,压制成形,习称 “光五爪”、“光七爪”。 化橘红丝如图4。

  橘红与化橘红相混淆的状况在古代就被发现了。宋代寇宗爽《本草衍义》曰:“本草橘柚一条,盖误传也,后世不知,以柚皮作橘红,是贻无穷之患也。”到了近代,这种混淆情况依然存在。《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的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1985年版及1990年版收载的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未单独收载化橘红。直至1995年版,才将化橘红与橘红分别收载。另外,1995年版及以后的《中国药典》收载的化橘红和橘红在性味与功效主治上完全一致,这也是造成化橘红与橘红临床使用混乱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二者的功效不尽相同。《本草纲目》:“橘红发表散寒,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用之为宜”,“化橘红无发散之性,兼能消食,咳嗽痰多又兼食积不消者用之较宜。”“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由此可见,历代本草在橘红、化橘红的使用上是有区别的,二者不能混用。中成药如橘红化痰丸、橘贝半夏颗粒、橘红痰咳冲剂等中用的是橘红,而橘红丸、止咳橘红口服液、止咳定喘丸等中用的是化橘红。

  (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