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药名称误区(一)

发布日期:2017-06-30

  随着中医药学文化的传播,很多朋友都喜欢用中药进行养生保健,但是中药种类繁多,存在多数名称相近问题,易给人们选用中药带来疑惑与不便,下面小编将陆续对名称相近的中药进行总结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接骨木、接骨丹、接骨风

  三者名字及其相近,以功能“接骨”而得名,多数人认为是同物异名,其实不然,三者为来源不同、功效相似的三种中药。

      1. 接骨木

  接骨木来源于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又称续骨草(本草纲目),全株(茎枝、根或根皮、树皮、叶)可入药。原产欧洲,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野生,或庭院栽培。具有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祛风利湿的作用,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可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本草新编》记载“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宜生用为佳”。故治疗创伤出血、跌打损伤,多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其花也入药,常作为茶剂,可发汗利尿,主治感冒、小便不利。

  接骨木为落叶灌木或乔木,高4~8m。茎无棱,多分枝;枝灰褐色,具明显的长椭圆形皮孔,光滑无毛,髓心淡黄棕色。单数羽状复叶对生;通常具小叶7枚,有时9~11枚,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偏斜阔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无毛。顶生的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的圆锥花序,直径6~9cm;花白色至淡黄色;花冠合瓣,裂片5,倒卵形。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红色,极少蓝紫黑色,具3~5核。

  此外,同属植物接骨草 Sambucus chinensis Lindl.也可药用,治疗跌打损伤。与接骨木的区别为:此种为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1~2m,茎有棱条,髓部白色,花白色,果实为桔红色或红色。

  2. 接骨风

  荨麻科基心叶冷水花 Pilea basicordata W.T.Wang,又名冷水花,以全草入药。主要分布于广西。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作用,常外用。治疗烧烫伤可把鲜全草捣烂绞汁,调食盐少许外涂。治疗跌打肿痛、骨折,直接将鲜全草捣烂酒炒外敷。

  基心叶冷水花为亚灌木状草本植物,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稍带紫色,节明显,老茎有一层灰色的栓皮。叶交互对生;叶柄长2-3.5cm,肉质,绿紫色;叶片长卵形,先端尾尖,基部浅心形,两面无毛,叶背有很多圆形小窝点和瘤状钟乳体,边缘全缘;基出脉3条。聚伞花序腋生,花小,红色。瘦果长圆状卵形,凸透镜状,长约1.5毫米,表面有糠皮状皱纹,熟时变橙色,有小刺状的突起。

  与接骨风易混淆的为寻骨风,其来源于马兜铃科寻骨风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又名绵毛马兜铃,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煎汤内服或浸酒,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等。

  3. 接骨丹

  接骨丹并非成药(《普济方》接骨丹),是来源于山茱萸科鞘柄木属植物的鞘柄木 Toricellia tiliifolia  DC.,又称象耳朵、大葫芦,叶、茎皮、根可入药。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及西藏地区,不丹、锡金、尼泊尔也有分布。属于云南地方用药。全年可采,一般晒干研粉或捣烂鲜用。可活血止痛、解毒消肿,治疗跌打瘀痛、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痈疮疖肿等。此外,同属植物裂叶鞘柄木、齿裂鞘柄木的根、皮及叶入药称“大接骨丹”,功效同接骨丹。

  鞘柄木为落叶小乔木,高2~4m。树皮暗褐色,单叶互生,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浅裂及粗齿,掌状脉7~9;叶柄基部扩大,有槽。花小,单性异株,顶生稠密大圆锥花序,通常下垂;花淡黄绿色;花瓣5,长椭圆形,顶端渐尖而向内弯;核果卵圆形,成熟时紫红色至灰黑色。

  三味中药虽未列入中国药典,但《全国中草药汇编》收载了接骨木、接骨风,《中药大辞典》收载了接骨丹,他们作为草药在民间普遍使用。由于接骨木药用历史悠久(《唐本草》始载)分布广泛,又常做为绿化植物,故民众认知度较高。接骨木除能接骨续筋,现代临床上还用来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疹瘙痒等症。

(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冯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