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之子——珍珠

发布日期:2017-09-18

      当奥黛丽•赫本穿着纪梵希为她设计的黑色晚礼服,戴着黑色的长手套、珍珠项链,悠闲地吃着可颂面包、喝着热咖啡出现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站在珠宝店前的那一刻,她那一身装扮便瞬间征服了世人,而珍珠项链搭配小黑裙也因此成了经典。有句话说,“女人对于珠宝的执着,就像斯芬达克斯的宿命,你可以预见,却无法扭转。”也有人这样比喻:如果说钻石是珠宝中的皇帝,那珍珠则一定是他优雅的皇后。因为珍珠色泽温润,虽看似无华,却蕴含着深沉的尊贵。

  人们对珍珠的喜爱由来已久,它的名字在古代波斯梵语中意为“大海之子”。它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是它忠实的追随者。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也不乏它的身影,正所谓“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但人们对珍珠的认知又有多少?它真的只能是女性的专宠吗?让我们试着走进它的世界,更多地了解它吧!

  我们先来看看珍珠的分类及形成过程。

  珍珠主要是一些瓣鳃纲软体动物的产物,它产自平静海湾海底的珍珠贝类及江、河、湖泊等泥沙层里的蚌类的贝壳当中。故有海水珠、淡水珠之分。珍珠又分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

  天然珍珠是当珍珠贝和蚌在水中生长时,受到一定的刺激,刺激点附近的外套膜上分泌珍珠质,外套膜上皮组织急剧裂殖逐渐包围刺激源,然后形成完整的珍珠囊,以刺激点为中心,外套膜不断分泌珍珠质,逐次层层包围,形成天然珍珠。在自然条件下的刺激多为外界砂料、寄生虫等,这样形成的是天然有核珍珠。如动物本身外套膜上皮细胞因病态或其他外因刺激而离开原来的位置,再进入组织中也可形成珍珠囊,这样形成的珍珠则是天然无核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是根据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完成的。一种是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另一种则是将外套膜上皮细胞小片直接植入到另一个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这样就可形成有核及无核人工养殖珍珠了。

  珍珠主要出产于在波斯湾地区、斯里兰卡、南洋地区,而世界上80%淡水珍珠都来自中国。中国也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的别名有真朱、真珠,蚌珠等。唐代时就有对贡品珍珠的记载:“…自西域,罽宾国王曾献给唐玄宗一颗‘光照一室’的‘上清珠’…”由于珍珠受到皇室的青睐,所以采珠也成了部分渔民谋生的手段。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采珠是极危险的工作,明清时称这些采珠人为“蛋民”。《岭外代答》有记:“在海中孤岛下,去岸数十里,池深不十丈,蛋人没而得蚌,剖而得珠…不幸遇恶鱼,一缕之血浮于水面,舟人具哭,知其已葬鱼腹也。亦有望恶鱼而急浮,至伤股断臂者…”

  珍珠的药用,在中国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均指出:珍珠来源于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珍珠粉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及铝、铜、铁、镁、锰、钠、锌、肽等多种无机微量元素,还含有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等十多种色蛋白。所以,很多保健产品、护肤产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目前,珍珠粉无论是作为单方还是复方用药,都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被广泛应用。珍珠素有“眼科圣药”的美誉,所以“珍珠明目滴眼液”也成为了很多家庭的常备药。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据地质及考古学家研究,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及结婚十三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珍珠被人们认为是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的象征。无论是澳洲南洋的白珍珠,还是菲律宾巴拉望島海域的金珍珠,还是波利尼西亚群岛的黑珍珠,它们瑰丽的色彩及高雅的气质,都美得令人心醉。

  愿珍珠带给世人更多美好!更多幸运!

精品珍珠欣赏

  (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潘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