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蜡梅报春来

发布日期:2020-02-06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惟有蜡梅破,凌雪独自开。

 

  

 

  数九隆冬,蜡梅相继开放,花小可爱,色黄似蜡,香气宜人,引来游人频频驻足观赏。蜡梅傲霜斗雪,入冬盛开,愈寒愈烈,愈雪愈烈。这一点与梅花性格极其相似,所以有很多人误将蜡梅认作梅花。两者皆为冬日使者,但实则并非一种。

 

 

 

  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别名黄梅、黄梅花、香梅、巴豆花、蜡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意思就是说,蜡梅的花瓣呈现淡黄色、黄色,看似表面有一层蜡质,摸上去有蜡质感,故名“蜡梅”,而“蜡”本也有黄色之意,蜡黄为古代常用中国色之一。而之所以称“蜡梅”为梅,是因为有的蜡梅和梅几乎同期吐蕊,香气又很相近。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上段文字中,既有“腊梅”,又有“蜡梅”。现今“腊梅”较“蜡梅”更为普遍,是因百姓皆认为腊月开放,故名腊梅。清初《花镜》记载:“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是名。”可见,古人是将“蜡梅”与“腊梅”混称。但腊梅可泛指腊月里开的梅花,并不能特指冬季里开蜡黄色花的蜡梅。因此,现《中国植物志》、《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均以“蜡梅”为名,学术界经考证也得出该植物正名为“蜡梅”,“腊梅”只作为别称。此外,蜡梅耐寒,早百花之前开放,又名“寒梅”、“早梅”;蜡梅又极其耐旱,有“旱不死的蜡梅”之说;蜡梅果实入药称“土巴豆”,可作泻药,故蜡梅又有巴豆花之称。

 

 

  蜡梅与梅花的不同之处有如下几点:

  ①株型不同:“蜡梅小树,丛枝尖叶”,即蜡梅为落叶灌木,梅花属于乔木,主干高4-10米;

  ②花色不同:蜡梅“色似蜜蜡”以蜡黄为主,而梅花有白、粉、红、紫红等;

  ③花期不同:“腊月蜡梅报春来,正月梅花凌寒开”,即蜡梅开花早于梅花约2个月;

  ④花香不同:“蜡梅人多爱其香,但可远闻,不可近嗅,嗅之头痛,屡试不爽”,即蜡梅香气浓烈,而梅花花香较淡,清新淡雅;

  ⑤叶片不同:蜡梅单叶对生,呈长椭圆形,梅花单叶互生,呈广卵形至卵形。

 

  蜡梅盛开时,先花后叶,含苞待放时呈现圆头圆脑的小花苞,煞是可爱。也存在多个观赏品种,如素心蜡梅、荷花蜡梅、檀香蜡梅、虎蹄蜡梅等,前两者内轮花被片全为黄色,即花心无杂心,花朵蜡黄,后者可称为“荤心”蜡梅,内轮花被片具紫色花纹,这种素与荤的区别,让蜡梅变得富有情趣。

 

 

  蜡梅花还可以入药,其性凉,味辛、甘、微苦,具有解暑清热、理气开郁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头晕、胸闷脘痞、梅核气、咽喉肿痛、百日咳、小儿麻疹等,日常用蜡梅花泡水可治疗久咳;蜡梅花、扁豆花、荷叶煎水喝,可治疗暑热心烦头晕;蜡梅花捣烂,可外治烫火伤,明《本草汇言》云“蜡梅花、叶,捣烂,贴敷疟痞,极神”。

 

  值得注意的是,蜡梅花有小毒,清《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俗传蜡梅花瓶水,饮之能毒人;其实谓之土巴豆,有大毒”,毒性成分为洋蜡梅碱,有类似士的宁作用,过量可引起哺乳动物强烈抽搐,但毒性较小,日常蜡梅花还可以入菜,如蜡梅花鸡蛋烂、蜡梅花青鱼片等。蜡梅的根也可入药,称为“铁筷子”,又名“蜡梅根”、“钻石风”、“铁钢叉”,可祛风止痛,理气活血,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脘腹疼痛等,主要作为贵州民间用药。

 

  那么,古人咏的“梅”,究竟为哪种呢?则要具体分析了,相信这两篇文章会对您区分梅花与蜡梅有所帮助。

(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