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中药有多美(二)

发布日期:2020-09-0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国学经典之一。诗经中的诗歌源自人们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反映的是政治风波、春耕秋获、男女情爱的悲欢哀乐。在读诵古雅的诗篇时,不时的发现一味味中药,也是一件趣事。据统计,在三百零五篇诗歌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一首首诗歌仿佛一幅幅美妙的本草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诗经里的中药有多美(一)》中,为您介绍了青蒿、芦根、车前子等中药,今天继续为您介绍,带您继续欣赏诗经里的中药之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精美玉佩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在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木瓜被用作一种爱情信物表达深厚情意。读到这里,一方面感慨早在两千前我国古人就用如此直白的方式表达情感了!另一方面,不禁想到那鲜美多汁的木瓜,印象中,木瓜是是热带、亚热带作物,难道先秦时代卫国(今河南淇县一带)就有了木瓜了?


  


  实际上,我们日常吃的水果木瓜正名叫番木瓜,在唐代才传入中国,是不可能出现在《诗经》里的。那么《诗经》中的木瓜到底是什么呢?


  


  《尔雅疏注·卷第九·释木第十四》载:“木瓜,一名‘楙(máo)’,实如小瓜,酢(cù,用醋腌制)可食。《诗经·卫风》云‘投我以木瓜’是也”。酸属木,形似瓜,木瓜由此而得名。《植物名实图考》(清·吴其濬)载:“木瓜味不木(酸)者为木瓜,圆小味涩为木桃,一曰和圆子,大于木桃为木李,一曰榠摣(zhā,同“揸”)。今皆蜜煎方可食,花入糖为酱尤美。归德以上供。”宋《本草图经》载:“木瓜,其木状若奈,花生于春末,而深红色, 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同时指出:“又有一种榠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欲辨之,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者为榠楂也”。《本草纲目》载:“颂曰: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


  


  结合历代本草著作与现代植物学研究,诗中的木瓜、木桃、木李均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先介绍最先出场的木瓜。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是中药木瓜的真正来源,又称皱皮木瓜。从图中可以看到,它新鲜果实像一个个臃肿的小瓜,并不皱,干燥后果皮皱缩,因此而得名,这也是入药用的木瓜的一个典型特征。作为一味常用药材,木瓜以安徽宣城所产最为道地,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等症。


  


  第二个出场的是木桃。木桃为蔷薇科植物毛叶木瓜的果实,幼叶下面密被褐色绒毛,故有此名。木桃比较小,常制作蜜饯。



  木李为蔷薇科植物木瓜(榠楂)的果实,又称木梨。干燥后,果皮饱满光滑,又称光皮木瓜,为中药木瓜的习用品,曾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作木瓜使用,具有和胃舒筋,祛风湿,消痰止咳的作用。花呈淡粉红色,叶缘具刺芒状尖锐锯齿。果实暗黄色,有如瓜形,闻上去有香味儿,质地为木质,味道酸涩,不宜鲜食。除药用外,也可以二次加工成蜜饯等食品。


  与木瓜、木桃、木李对应的是琼琚、琼瑶和琼玖,均为美玉,语虽略异义实全同。与“投桃报李”不同,“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表现了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因此才“匪报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国风·周南·桃夭》


  桃花盛开千万朵,红红的花儿多光耀。这位姑娘要出嫁了,家庭生活定美好。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自古以来,桃花便深得人们的喜爱,作为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桃是蔷薇科植物,它的全身都是药,其花、果、果仁、树胶都有药用价值。


  


  桃花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的功效;桃的幼果经风吹落后拾取,晾干后称为“瘪桃干”,是一种收涩类中药,具有敛汗、止血的作用;桃核里的桃仁是一种活血袪瘀类中药,入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症。此外,桃树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为桃胶,又称“桃花泪”,具有和穴,通淋,止痢的作用,近年来还被用作美容养颜的佳品。


  果臝(luǒ)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螨蛸(xiāo shāo)在户。町畽(tǐng tuǎn)鹿场,熠耀(yì yào)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诗经·豳风·东山》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田舍旁的空地成鹿场,夜间磷火闪闪亮。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这是一首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这里“以哀景写乐”,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从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的内心感受,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果臝即栝楼,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辽宁、华北、华东和云南等地。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种植栝楼的习俗,其果实、种子、根均可入药用。栝楼的果实为瓜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成熟果皮入药为瓜蒌皮,也具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的作用。种子为瓜蒌子,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的作用更好一些,可用于燥咳痰黏,肠燥便秘,常加工为奶油味瓜蒌子等小零食。根为传统常用中药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的作用,常与生地、山药、五味子等配伍,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等症的治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医药博物馆 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