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茜草的染色应用

发布日期:2020-12-11

 

  茜草来源于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茅蒐、茹藘、染绯草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皆有分布,常生长于疏林、林缘、灌丛或草地上。

 

  茜草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药用历史悠久,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和方书均有记载,古代多以“茜根”称之。茜草味苦,性寒,主归肝经,基本功效为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主要用于血热妄行、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症,以及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目前药材市场上以野生主供,但易掺假,正品茜草生长期一般3年以上,统货价钱为30元/公斤。

 

  茜草的染色历史

 

 

  茜草根部可做染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植物染料,可以染红、染绛。原名茅蒐(sōu)、茹藘(lǘ),最早见于《诗经》记载的“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蝉,茹藘在彼”。茜草染色开始于商周时期,是秦汉之前用来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长寿绣”底色就是用茜草染成的。东汉《说文解字》记载“蒐,茅蒐,茹藘人血所生,可以染绛,从草从鬼;茜,茅蒐也,从草西耳”认为蒐与茜为同一植物。《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同栀)茜,供染御服”之句,《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说明汉代已经开始大量人工种植茜草。

 

  

  绢地“长寿绣” (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西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被誉为“真红”的红花染料自西域传入我国,取代了茜草作为红色染料的首要地位。但茜草仍然是广泛使用的染红用料,其提炼工艺和染色技术在隋唐时期曾流传到日本。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记载。台湾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如康熙五十六年《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茜草所染不是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茜草虽不再作为大红色的主要染料,但仍然大量用于其他各类红色系的染色加工中,一直延续到近代。

 

  茜草的本草染色记载

  历代本草著作中,不少记载了茜草“染绛”的用途,如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茜根,可以染绛。”《本草经集注》、《蜀本草》、《本草纲目》、《图经本草》等均记载了茜草染色用途。清《植物名实图考》则详细记载了茜草染色历史,原文如下:“茜草,本经上品。《尔雅》:茅蒐、茹藘。注:今之蒨也…《说文》以为人所血化。今甘肃用以染象牙,色极艳,谓之茜牙。陶弘景谓‘东方少而有,不如西方多’…茜根出北地,赤色者善…茜之色不如红蓝(指红花),故朱色至红蓝而极…今人染茜者乃假苏方木(指苏木),非古所用。近岭南者皆仰番舶苏方木以供染。然一入再入,即以红蓝染之,色乃殷红;若苏方木紫暗无华,不能敌茜色也…茜盛于西方,且以作茹(菜),不仅供染色而已。”由此可知,茜草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分布,染色效果好,不仅用于染色还可以做菜,茜草在古代东西方均用来染色,但有人用苏木来冒充茜草染色。

 

  茜草的染色原理

 

  

  

  茜草中主要含多种蒽醌类的红色素,如茜草素、茜草苷、羟基茜草素、伪羟基茜草素等。但色素成分水溶性较差,在高温中可部分溶于水中,温度低或搅拌不充分时会形成色素沉淀而沉于染杯底部。提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经多天发酵,可使含糖苷的天然色素苷健断裂,分解为小分子的茜草色素,提高与纤维的染着力,古时常用此类发酵方法;二是碱性条件下沸水提取,提高含-COOH功能团的色素溶解度。  

 

  茜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皆有分布,但染色茜草主要分为两大类,东洋茜和西洋茜,其中西洋茜原产于印度、波斯,以六片轮生叶片为主要特征,又称为六叶茜、染色茜草、印度茜,染色效果好,为天然优质红色染料,我国新疆地区有产;东洋茜又称为四叶茜,以四片叶轮生为主要特征,但又分为不同种,如中国茜、日本茜等,多以扦插栽植以供染色之需求,染色时红色色素较薄而现暗橙色,我国药用茜草即属于四叶茜类。

 

  茜草 明矾染色小样

 

  茜草是典型的媒染型染料,染色时需要加入媒染剂,一般采用先媒后染的方法。古时候,以椿、柃、楸灰汁或明矾土为媒染剂,媒染后再置入茜草提取浸染。反复多次媒染再染色,可得到不同色光的染织物。茜草也属于多色性媒染染料,与不同金属盐媒染后染色,得到不同色彩的染织物,铝盐媒染(明矾)为绯、绛色,三价铬盐媒染为紫红色,二价锡盐媒染为橙黄色,三价铁盐媒染为暗紫色。

 

  (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