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的“神仙草”  ——桑蚕科普系列(2)

发布日期:2022-10-03

  

  桑树的药用历史可谓悠久,最初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但人们是怎么发现其药用功能的呢?这其实与人们生活中对桑树的应用面不断扩大相关。

  早在原始社会,妇女经常会采集桑树成熟的果实——桑葚作为食物,随后人们对穿着需求的提升开始发展起种桑养蚕业,到了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出现“桑”、“丝”等文字,又随着丝织业的缓慢发展,桑树的种植技术日趋成熟,到汉代便开始有了桑树种植方法的文字记载,也已经出现了“地桑”和“树桑”两种种植类型。“地桑”即是指用修剪枝条的方法将桑树高度控制在人可以伸手采摘的范围之内,方便采摘桑叶养蚕;“树桑”则是指正常生长成乔木的桑树。树桑不但能够提供桑叶,还能提供可以食用的桑葚以及木材等。

  

  随着桑树应用的普及,人们对其药用方面的认识也逐步提升。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桑白皮、桑叶以及桑耳的功效,到《新修本草》提及桑椹的“味甘,寒,无毒”时,桑树各部位在方中用法的记载便日渐丰富。如《本草拾遗》记载:“桑叶、汁,主霍乱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疮…椹,利五藏关节,通血气。” 《名医别录》中桑白皮的记载:“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更是将桑叶、桑椹、桑枝、桑白皮全部收载。有如此多入药部位,且均收入药典的植物,还真是不太多。这桑树真真算得上是将整个生命都献给中医药界的英雄植物呢!

  既然用药部位这么多,我们就先选一个用得最多,且最为熟悉的桑叶说起吧!

  在古书中有这么一个关于桑叶的故事,流传甚广。

  话说多年前,在深山里住对母子,儿子叫达木,很孝顺,母子常年靠种地打柴为生。有一年秋雨过后,母亲突然病倒了,头晕目眩,干咳不止。达木为寻药治病半月有余,病情仍未好转。达木听说某山上有一老道有偏方可治此病,于是便预出门相请。临走前,他烧了些开水舀到盆儿里,以防母亲口渴。他走后,母亲果然口渴,正预喝水,却发现水盆中有窗外飘落盆中的几片桑叶,她把树叶拣出,喝了些又睡了。傍晚儿子独自归来,并未请来老道,原来老道出门不在观中。母亲醒来,觉得头脑已经清利不少,儿子疑惑,询问后突觉悟是因母亲喝了一天泡过桑叶的水的缘故。遂又让母亲喝了几日桑叶水,没想到母亲的病竟然就好了。而后达木有幸巧遇那老道,老道说他的偏方不过是用霜打桑叶煮水而已。达木很开心,原来是秋风送了他母亲一味良药啊!

  

  桑叶在《本草纲目》中是作为消渴、利水、利五脏、通关节、下气、治痛、补损瘀血的中药记载的,所以,它在书中又被称作“神仙草”。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功能与主治均为“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药典强调桑叶要“初霜后采收”,因为传统上认为霜桑叶品质会更佳。

  据现代药理研究:桑叶中有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菌和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故被广泛应用于预防保健。更因其富含人体17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故享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还被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二十一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成为人类绿色新食品源。日本人还把桑叶茶称为长寿茶食用呢。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风热引起的咳嗽,可以用桑叶泡水喝;因为桑叶有去水肿的作用,也可用喝桑叶泡的水或用桑叶与梨皮共煮,熬成汤喝;桑叶茶能生

  津止渴,糖尿病患者能拿来当饮料喝;另外,要是关节疼痛,也可用桑叶水擦拭,有一定缓解作用。如今在市场上,除了桑叶茶、桑叶饮料,还有桑叶酒、桑叶醋以及添加了桑叶粉的焙烤食品,桑叶饲料也是非常优质的畜禽饲料。

  您有没有吃过“桑芽菜”?这其实就是去掉叶柄的幼嫩桑叶,用它凉拌、做汤、炒菜都行,不但味美,还有“长寿菜”的美名呢!有机会一定要吃一吃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医药博物馆潘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