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的鱼腥草

发布日期:2023-08-01

  

  鱼腥草又名蕺菜、臭菜、折耳根、猪鼻孔,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带根全草,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常见, 尤以云、贵、川地区较多。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

  鱼腥草可当菜吃

  

  

  鱼腥草在云、贵、川地区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野菜,其地上的茎叶及地下根均可食用,根称为“折耳根”,有炒、凉拌、做汤等多种吃法。作为食用,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100g鱼腥草(干品)含脂肪1.96g,蛋白质2.72g,碳水化合物67.5g,磷43mg,钙574.65mg,铁2.17mg,维生素C 47.56mg,可溶性糖1.42g等物质,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因鱼腥草具有特殊气味,就如榴莲一样,有人喜爱,有人厌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用吧!下面的菜谱仅供参考。

  凉拌鱼腥草叶:新鲜鱼腥草叶子250g,洗净,用开水焯一下,加入盐、味精、辣椒油、白糖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

  凉拌折耳根:折耳根洗净,开水焯一下,捞出切成小段,加入适量的盐、醋、辣椒酱、香油等拌匀,再撒上些许葱花即可。

  鱼腥草炒鸡蛋:新鲜鱼腥草叶150g,鸡蛋4个。将鱼腥草洗净切小段,鸡蛋打入碗内搅匀。锅内油烧热,投入葱花煸香,放入鱼腥草煸炒几下,倒入鸡蛋液一起煸炒至成块,盐调味,炒至鸡蛋熟,最后点入味精炒匀即成。

  鱼腥草可当药用

  鱼腥草药用最早见于汉末的《名医别录》,历代医药书籍和文献对其功效都有记载。如《本草纲目》言其“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滇南本草》言其“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分类草药性》言其“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鼓胀”。所以,中医理论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肿痈吐脓、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疾病的治疗,是中医临床治疗肺痈的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含有的挥发油、鱼腥草素等多种成分,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种致病菌,以及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延缓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白鼠的寿命;能增强白蛋白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 增加血流量,增加尿液分泌,还有止痛、止血、促进机体组织再生和抗辐射等作用。

  传说故事1——越王命名鱼腥草

  相传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但回国的第一年就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勾践亲自上山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终于发现了一种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且可以食用的野菜,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度过了难关。因为这种野菜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传说故事2——鱼腥草善治肺痈

  金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年逾花甲仍上山采药,不料淋雨得了肺痈,先后服用多付方剂均无效。易州名医张洁古听说后便前往探视,并送去一种草药。刘完素睁眼一瞥,心想:“这三白草用它清热利水尚可,怎能治肺痈?”张洁古见他有顾虑,就说:“此药多人试过,甚灵,请先生试服吧。”煎汤后,刘完素见这药汤色淡红、气味香,方知此药不是“三白草”,于是把汤液服下。连服三天,咳嗽陡失,脓痰大减,病情好转。刘完素病愈后,前往张洁古家中道谢并请教。张洁古从药筐中取出一束新鲜草药,稍揉搓,顿时屋中充满鱼腥味,他说:“此乃蕺菜,俗称鱼腥草,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痈排脓。采后阴干,便无鱼腥气,上次送先生者乃阴干之品。”刘完素恍然大悟。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