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博物馆新闻

博物馆焕新开馆活动之“中药香囊”制作体验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4-11-26

11月9日上午,中医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中药香囊讲座及香囊制作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让公众亲身体验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同感受中药香囊的魅力和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自古以来,香气是洁净高雅的象征,佩戴中药香囊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直接用来防治疫病。香囊源于中医的“衣冠疗法”,即通过口鼻吸入或皮肤接触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战国时期,人们便有佩戴香草以表明自己高尚品格: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之后人们将芳香植物装袋后佩戴,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装有芳香中药的熏囊、药枕,观众可在医学史展厅中深入了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上记载了“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之。温病患亦烧熏之。”我国对于芳香中药的应用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其使用方式从直接佩戴到装入囊袋。从士大夫的节操象征,到医家的治病良药,主讲人刘青老师将中医香囊的源流、临床与生活的应用娓娓道来,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活动期间,参与者还在刘青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中药材制作香囊。香囊不仅散发着浓郁的中药香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刘老师详细介绍艾叶、佩兰、广藿香、桂枝、紫苏、冰片等中药的炮制与功效,例如如何通过香方的组合使香囊具有祛疫避瘟、驱蚊除秽、开窍醒神、缓解压力、预防感冒,甚至“招猫体质”等独特功效,从而根据自己的需求制作出合适的香囊。同时,参与者还学习了如何进行香囊的制作,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此次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亲自动手、深入了解中医药知识的机会。参与者不仅能了解中药材的多样化应用,还能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每位参与者都带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作为独特的纪念品,留作珍贵的文化记忆。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到中医文化的学习和体验中,通过亲身实践和深入了解,感受中医的独特魅力。中医药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活动,激发观众对中医药的热爱与兴趣,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撰稿:陈雨欣,审稿:卢颖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