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从敦煌壁画看中国古代的口腔保健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09-09-21

 

                               敦煌莫高窟196窟壁画《劳度叉斗圣图》局部

 

敦煌莫高窟196窟的一幅唐代绘制的壁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穿袈裟的僧侣蹲坐在地,左手拿一只漱口瓶,右手正在揩自己的牙齿。

    这个有趣的画面引起了历史学家和医学史家的注意。画面反映的无疑是古人清洁牙齿的一种方式,与我们今天用牙签、牙刷清洁齿间污垢的习惯近似。然而,这一佛教壁画中相貌颇具西域特征的僧人的行为是否是唐代普遍流行的口腔保健方法呢?对此,一位晚唐时期曾旅居中国和印度的阿拉伯商人在他的见闻录中说,印度人普遍有使用树枝刷牙的习惯,而中国人没有这一习惯。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详细记载了印度人在饭后用杨树枝清洁牙齿的习俗,之所以关注此事并记之甚详,可见刷牙并非当时中国人熟悉的行为。

那么,古代中国人主要用什么方式清洁牙齿呢?《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口腔病例。西汉名医淳于意用苦参汤含漱的方法治愈了齐中大夫的龋齿病。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也提到,饭后若不漱口便可能患上龋齿。古人常用的漱口剂有盐水、浓茶、酒等。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便有用盐水漱口使牙齿坚固的记载。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的单宁和氟化合物确有抗菌、预防龋齿的作用,而酒中所含的酒精有消毒作用,可见古人用茶水、酒漱口也是符合科学原理的。漱口是古代中国起源很早且行之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而刷牙的流行则要到宋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