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与传播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1-12-09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下来,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也会留有麻子,“天花”亦由此得名。祖国医学对天花的认识历史悠久,以人痘接种术为代表的人工免疫法正是历代医家在与传染性疾病斗争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总结经验而发明的。它不仅是中医学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医学家富于创造力的极佳例证。

针对我国人痘接种术究竟发明于何时,众说纷纭。武荣纶与董玉山合撰的《牛痘新书》(1884)认为,最早是唐开元间(公元713741)“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痘疹定论》(1713)则提到宋真宗时期(公元998~1022)宰相王旦请峨眉神医为其幼子王素种痘之事,表明中国远在11世纪初就曾采用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不仅如此,从《痘疹定论》这部医书的“种痘论”里还可以看出,当时这位“神医”使用的种痘法已不是原始的,而是相当进步的一种鼻苗法。可惜这种预防方法没有留传下来,致使后来对这一种痘术未能获得更多的详细介绍。但是,有证据证明,中国在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种人痘技术已大有改进且已广泛使用。如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1727)年记载“闻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平间,宁国府太平县……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此外,张瑛《种痘新书》(1741)所谈及人痘的时间与俞氏所述大致相近,“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余读父书,遍临痘病几及万人……勤于种痘之法……”。可见,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术最迟在16世纪中叶或更早一些时候已经发明并流行于大江南北。

人痘接种术发明以后,其接种方法迅速传播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海外。1688年俄罗斯医生即来北京专习种人痘接种法,以后又由俄罗斯经土耳其传至英国和欧洲各地,并对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23)发明牛痘接种法产生了直接影响。乾隆九年(1744)李仁山始将种痘法传至日本长崎。乾隆末年朝鲜也出现了关于人痘接种法的记载。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