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唾壶、渣斗考辨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2-05-14

 

唾壶与渣斗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两种卫生器具,人们常将二者相提并论,或认为是同一种器物,其实不然。

唾壶,顾名思义,是用于盛装唾吐物的器皿,盛行于东汉末年至唐代中期。其外形特点为盘口或敞口,圆球腹或扁圆腹,形制似尊。唾壶有金、银、玉石制成,更多的则是陶瓷制品。大部分唾壶颈部细小,有些附有盖子,防止污物气味外溢。魏晋时士大夫聚会清谈,或是达官贵族酒席宴享,都会有奴仆手持唾壶在一旁侍候,既可用于吐痰,又可于用餐前后漱口,亦可盛放食物残渣,是一种实用的卫生器具。在考古发掘中,唾壶多与食器相伴而出,可资佐证。

渣斗,又名�L(音乍)斗,流行于晚唐至清代,唐代很多墓葬都出土了金银或瓷质渣斗。渣斗的造型十分独特,上部是敞口的碗状,下部似小罐,且碗的口径大于罐的腹径。渣斗的颈部细小,若用于承装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则很可能卡在颈部,即使勉强放入,亦难于取出,使用殊为不便。而用来吐痰,则须对准细小的口部,否则污迹很容易附着在碗口上,既不雅观,也不卫生。这样的造型,倒是适合用于承装漱口水,碗壁有一定的倾斜弧度,利于液体流入罐内,口小腹大,可防止液体溢出和气味散逸。唐代中期以后,社会上饮茶之风盛行,渣斗又被用于承装喝剩的茶渣,兼具茶具的功能,其作为卫生用具的功能反而弱化了。日本的茶道中至今仍然能看到渣斗的身影。到了清代,清宫保存了很多精美的瓷质和玻璃质渣斗。这些渣斗纹饰精美,工艺考究,已更多地被视为陈设赏玩的艺术品,而脱离了实用卫生用具的范畴,在当时十分珍稀的玻璃制成的渣斗尤其如此。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