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制药工具话杵臼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2-11-02

 

杵臼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和药物加工工具,其起源甚早,作为一种粉碎工具,至今仍在中药房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药用杵臼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该书多次提及木臼、柏杵、柏杵臼等内容,并有“舂之”等加工使用方法的记载,说明最晚在战国时代,木质杵臼已经出现并用于药物加工。汉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有20余首方剂中药物要求“杵为散”,可见杵臼在散类药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对桃仁、杏仁、葶苈、胡麻等种子药要求“……内臼中依法捣数百杵”,并把杵臼作为中药加工中的必备器具之一。《雷公炮灸论》详细记载了铁杵臼、石臼、木臼三种不同质地杵臼的不同用途。

历代的考古遗迹也出土了不少铜铁、石质、玉质杵臼,其中可以明确界定为药用杵臼的,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铜铁杵臼,墓中有五色药石位于铜铁杵臼旁,表明两者之间应有一定的联系。江苏仪征石碑村汉代木椁墓出土有铁臼及铜过滤器、铜量、铜碟形器、铜圭表等与炼丹有关的一组器具。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玛瑙臼和玉杵,同时出土的有丹砂、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等矿物药和盛药器、煮药器、温药器等。玛瑙臼和玉柞也有研磨过的痕迹,用作药物加工器是毫无疑问的。此外,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常见玉兔捣药的画面,其中也可以看到药用杵臼的形象。

在药物加工中,乳钵与杵臼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交叉,二者都具有捣碎和研磨的功能,但其功能各有侧重,因此具有不同的外形特点。乳钵侧重于研磨,口径较大而深度较浅,呈盆钵状,便于旋转研磨。杵臼侧重于捣碎,其口径较小而深度较大,便于上下杵捣。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