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外科鼻祖”——华佗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2-12-21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大约生于公元2世纪初叶,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前。东汉杰出的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被尊称为“外科鼻祖”。

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还有高贵的品德。他不图名利,不愿在朝廷为官受禄,宁愿做一个四处奔波,治病救人的民间医生。据《后汉书》记载,华佗用针灸治好了曹操久治不愈的头痛病,曹操曾多次要求华佗留在身边做侍医,华佗以妻子生病为由返乡。于是曹操将华佗逮捕治罪,华佗仍然拒不从命。华佗预料到会遭不幸,就将携带的医书一卷交给狱卒,希望能保存下来流传后世,造福百姓。但狱卒怕受连累,不敢收下。华佗非常失望,一怒之下,将医书付之一炬。最后,华佗不幸被曹操杀害了,他的医书也就此失传。

华佗主要有两项重要的医学成就,一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二是创编了理念独特的健身操“五禽戏”。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当时,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是魏、蜀、吴三国相争的战略要地,连年的战祸带来了大量的外伤疾病。由于缺乏麻醉药,外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十分痛苦。华佗根据《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乌头、羊踯躅等药物功效的记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几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编成一组医方,名为“麻沸散”。他又从多喝酒使人醉而不省人事中得到启发,用酒冲服麻沸散,让病人在外科手术前吞服,成功地施行了肿瘤切除等大手术,这是医学史上一个伟大创举。华佗发明麻沸散是在公元二、三世纪,而此时,西方外科医生还是用木棍击昏病人头脑来进行手术的,与西方麻醉剂相比(美国人莫尔顿用乙醚进行麻醉是在1848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领先了一千六、七百年。 “麻沸散”药方已失传,其成方和配方均无从考证。后人推测其组成应包括曼陀罗、羊踯躅、乌头等药。

华佗还曾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运动姿态,编成“五禽戏”,作为自己和弟子锻炼身体的方法。模仿五种动物的体操分别有不同的功效:

虎——勇猛力大,威武则健,常练可使四肢粗壮,增长气力;

鹿——心静体松,动转舒展,常习可伸引筋脉,腰腿灵活;

熊——步履沉稳,力撼山岳,常练可倍增力气,促进血脉流通;

猿——敏捷机灵,纵跳自如,攀援轻盈,喜搓颜面,常练使人头脑清醒,动作轻舒灵敏;

鸟——悠然自得,高翔轻落,常练可使人动作轻快,心情舒畅。

传说华佗的学生吴普每天坚持做五禽戏锻炼,“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可见这一锻炼方法,确有强身除疾的功效,因而流传至今。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