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3-01-18

《本草纲目》是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一部古代医学著作,他的作者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春一个世世代代以行医为业的家族,他的祖父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而父亲李言闻对本草学颇有研究,为了了解药性,他的父亲经常深入到深山老林中搜集药材标本。李时珍父亲的这些医疗活动对幼年的李时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时珍从小身体十分瘦弱,经常咳嗽发烧,可以说他的童年就是在药炉子边上度过的,但是经过父亲长年的精心调治,李时珍的身体才渐渐好了起来。由于从小饱受疾病之苦,又潜移默化地受到父亲的影响,因此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刻苦钻研,立志成为一名好医生。但是在李时珍生活的年代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人们常常把医生和巫婆算命的相提并论,因此李时珍的父亲并不想让他从事医学,而是希望他多读些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谋个一官半职以改善李家世世代代贫困的生活窘境。于是李时珍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了几年沉闷的八股文,但是李时珍从小就养成了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治学态度,这就注定了他写不好脱离实际的八股文,也就注定了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的命运。在三次参加乡试都告失败之后,李时珍决心放弃科举,潜心钻研医学。他给父亲写了一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和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他父亲其实早就看出他对医学感兴趣了,又看到他的意志如此坚定,便同意他学医了。在努力学习和父亲的精心指导下,李时珍很快就随父亲一起出诊了,经过了多年的医学实践后,李时珍逐渐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有不少的错误,可能危及到病人的生命。于是在35岁那年他下决心要编撰一部新的本草学书籍。

到了 41岁那年,楚王推荐李时珍进入了北京的太医院。于是李时珍利用便利条件读了大量宫廷珍藏的古代医学书籍,并且观察了国内外贵重的药材标本。但是李时珍不喜欢宫廷的政治斗争,一年以后他就辞职回到自己的家乡专心编撰本草书。在编写本草书的过程中,李时珍十分注重直接经验,一有疑问必定要穷究到底。比如穿山甲是一种药用动物,据南朝的名医陶弘景的书中记载,穿山甲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动物,它的食物是蚂蚁,穿山甲白天打开鳞片引诱蚂蚁钻进去,到了晚上它再潜入水中张开鳞片让蚂蚁浮出水中再进行吞食。李时珍对这一记载十分好奇并且持有怀疑的态度,于是他请猎人帮忙捉了一只穿山甲,通过解剖证实穿山甲确实是以蚂蚁为食的,但是经过多日的观察,李时珍发现穿山甲并不是张开鳞片引诱蚂蚁再入水吞食,而是直接到蚁穴中舔食蚂蚁。通过直接的观察,李时珍纠正了陶弘景对于穿山甲习性的错误记载。

经过30年的辛勤劳动,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的定稿工作。这部书共分为52卷近190多万字,收录了药物1892种,在全书的前面附有药图1100多幅,每种药物后面都附有药物的用法和涉及的方剂,共记载了方剂11096首。这部书除了本草学的内容以外,还涉及了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这部书编写完成以后,70多岁高龄的李时珍从武昌到了当时的出版业中心—南京,想找私人刊刻这部书,但是没有成功。非常遗憾的是,一直到李时珍去世的时候都没有见到这部书籍的出版。后来这部书籍还是由南京的私人印书家胡成龙出资刊刻,从此才传播于世,这一个版本被称为金陵本,至今在我国仅存有两部,是十分珍稀的中医典籍。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