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古代的梳妆用具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3-05-17

(东晋)《女史箴图》

战国时盛行使用铜镜,铜镜是古代人照面容的器具,大都做工精致,造型优美,纹饰多样。据目前考古发现,具有照容功能的铜镜至迟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铜镜经历了三四千年的发展,到清代乾隆以后,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古人用铜镜照容时,有手持、悬挂和置于案上三种方式。铜镜背面的钮,多以绸带穿系,便于手持或悬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中,有一段是临镜化妆的场面,画面中一贵妇席地而坐,一侍女为其梳妆。侍女(站立者)头梳高髻,上插步摇首饰,右边一人席地而坐,左手一人对镜而坐,席前有镜台和各种化妆品,镜台底部有座,座上竖立竿柱,圆形铜镜系在竿头,柱子中部设一个方盒盛放梳篦。“箴”是规戒性的韵文,《女史箴图》画旁果然题写了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意思就是说,人们通常只知修饰自己容貌,却不注意加强自己品质的修养,其实个人品质的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修容饰性”观念也影响到民间,普通女子也要按《女史箴》所定下的女子标准来规范自己,达到内心修养与外在的容貌的完美结合。

古代还有一种与梳妆有关的器具-“奁”,是一种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后来泛指盛放器物的匣子,陪嫁的衣物等。“奁”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多次被提及,被引申为感情的寄托。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有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抒发丈夫赵明诚去世后的忧郁心情。明万历年间的一位儒医胡文焕干脆用此物作书名,叫《香奁润色》,收集了历代医典、生活用书中的成果,自称“聊为香奁之一助”。奁也见于古代画卷中,前面提到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画有两位正在梳妆的仕女,身旁就有四个奁。中国的妆奁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在西周至秦汉时期,奁多为铜、陶器,且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风格粗朴。我馆就藏有一件珍贵的汉代绿釉陶奁,采用高浮雕刻画,是描绘我们的祖先用弓箭狩猎的场景,此器物逼真而场面生动,仿佛把我们带回二千多年前。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