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古代睡眠养生文化漫谈——睡眠环境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3-06-21


睡眠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人体休养生息、调整修复的过程。因此,无论古今中外,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重视睡眠养生。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把睡眠比作“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清代文人李渔有言“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指出“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肾,睡能坚骨强筋”,俗谚亦有“不觅仙方觅睡方”,“吃人参不如睡五更”的说法。

睡眠不仅与养生息息相关,还是人生的一大乐事、雅事,清代袁开昌的《养生三要》云“安寝乃人生最乐”。故中国古代的养生家们对睡眠的环境、寝具、宜忌论述甚详,如何健康睡眠,如何享受睡眠成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古代养生家们对睡眠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安静、幽暗、避风,且温湿度适宜。卧室满足了这些要求,可以使人容易入睡,睡眠质量高,不易感受风寒暑湿而生病。

《老老恒言·安寝》指出:“就寝即减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养生延命录》亦云:“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中医认为“神安则寐”,而炽热明亮的灯光为阳热之源,使人六神无主,难以入睡,故睡觉时应熄灯或拉上窗帘遮蔽光线,营造幽暗静谧的环境。

风为百病之长,故养生家们特别强调卧室应避风。《养生延命录》云:“醉卧不可当风,亦不可用扇,皆损人。”《千金要方》亦云:“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当然,寝室终日紧闭,密不透风也不可取。高濂在《起居安乐笺》中就提倡人们在晴朗的日子里将门户打开,使空气流通,阴冷潮湿的天气则紧闭门窗,阻挡寒湿之气,这在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尤其适用。

在此基础上,养生家们还对卧室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起居安乐笺》主张在屋前种植梧桐、松、桂、兰、竹,室内陈设古物书画。我国古代有许多以“卧游”为名的山水画作,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明代画家沈周作《卧游》图册。“卧游”的说法源自南朝宋宗炳在卧室四壁挂山水画,可于卧床时纵目游览的典故。不同于挂轴,图册还可于卧床时仰面翻阅,观纸上山水花鸟,游目骋怀,轻松怡然,有助安眠。这自然是文人的闲情雅趣,人们也大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情趣来布置卧室及周边环境,置身其中感觉心情怡然放松,自然有利于睡眠。而过于奢华绮丽的装潢风格则是不可取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指出,“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