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古代睡眠养生文化漫谈——床榻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3-09-23

 

北京故宫藏明代黄花梨月洞门架子床

 

床榻寝具是睡眠时必不可少的器具,其尺寸、材质及其设计不但与睡眠健康有关,也是主人志趣的体现,同时也是风俗文化的见证。

寝具中最重要者首推床榻。高大者为床,低狭者为榻。明末清初文人李渔在其《闲情偶寄·床帐》中表达了床的深厚感情:“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所在,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莫过此。”

因此,中国人床榻的设计制作十分讲究。这种讲究不仅是对艺术性的追求,也有对舒适性和人体健康的考量。东汉服虔《通俗文》记载:“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宽大的床铺可自由伸展翻身,使筋骨舒展,气血畅通,使人得到很好的休息放松。床的高度也有讲究。一般来说,不宜过高,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老老恒言》指出,“床低则卧起俱便”,主张床的高度以略高于就寝者膝盖水平为好。高濂在《起居安乐笺》中还提到一种设计巧妙的床,名为“二宜床“,即冬夏两宜之意。夏天在其上置一顶无漏帐,可避蚊虫入内,又可通风保持凉爽。冬天在床周围做七扇木格,其上糊纸,可抵御寒气。古人的床上多设有帐,帷幔闭合后,床帐便形成了一个宁静私密的空间,有助于宁心安神,帮助睡眠。古人还有在床帐内摆花、挂香囊或焚香的习惯,《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的句子。这种香囊可以除湿气,避五毒,有防病的功能,同时芬芳的气息也可放松精神,使人酣然入眠。李渔有“白昼闻香,其香仅在口鼻;黄昏嗅味,其为直入梦魂”之语,因此他主张床帐中设一条案,“帐中有此,凡得名花异卉可作清供者,日则与之同堂,夜则携之共寝。即使群芳偶缺,万卉将穷,又有炉内龙涎,盘中佛手,与木瓜、香楠等物可以相继。”他还详细形容了睡中闻香的体会:“予尝于梦酣睡足、将觉未觉之际,忽嗅腊梅之香,咽喉齿颊尽带幽芬,似从脏腑中出,不觉身轻欲举,谓此身必不复在人间世矣。”如此酣畅洒脱的乐趣,可谓睡眠的一大享受。令床帐生香,高濂也有自己的办法。他提出在帐中悬挂一枚钻孔的葫芦,插香于其中,使香气四出,床柱上钉若干铜钩,可挂壁瓶,插四时花卉,“人与花伴,令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

床榻对人的睡眠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古代有祭祀床神的风俗。这种风俗起源甚早,宋代开始见诸文字。床神有公母二神,宋人杨循吉《除夜杂咏》诗云:“买糖迎灶神,酌水祀床公”。床公喜茶,床母嗜酒,“酌水祀床公”即以茶酒祭祀床公床母之意。祭祀床神,可保佑家人终岁安寝,夫妻房事如意,母婴平安年顺产。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