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太极拳与中医的健身养生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3-09-27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以“太极”为名,系取《易·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说,“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元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因而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观其形,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这种基于太极阴阳的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此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在民间,太极拳有多种流派和分支,如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的陈氏太极拳、河北永年县人杨露禅的杨氏太极拳、永年县人武禹襄的武式太极拳、完县人孙禄堂孙氏太极拳等,他们根据自身已学成的武术门类,再进行拜师学拳,由此改编了太极拳势,遂使太极拳形成了多种流派风格招式,致使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太极拳的套路有多种多样,其架式大小不同,重心高低不同,动作快慢也不同。习练者可根据自身不同的体质,选择适合的套路。但不论何种套路的太极拳,其动作都要求发于意想,松而有力地交替转化,即所谓的柔中有刚。练起拳来随一吸一呼,动作一开一合,缓缓地连绵不断,十分适合各年龄段的人进行锻炼。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太极拳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想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锻炼身体并非一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吕氏春秋·尽数》有这样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的重要性.水常流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蠢。习练太极拳,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养生的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习练太极拳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根据阴阳互根而提出了阴阳相济的养生治疗法则,古代中医认为:阴阳离决,其人乃绝。太极拳正是这样:有阴无阳,就不是太极拳;有阳无阴,有外而无内,有动而无静,有形而无神,僵硬挂帅,拙力当家,学上十年八年,当然也算不上是太极拳。所以说阴阳相济,是太极拳最重要的规律之一,非人力所能强求,也非教条所能制约的。《十三势行功心解》曰:气宜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气宜直养,本意即是鼓荡。它以最小的力盘架子,意引气行,由阳而阴,由阴而阳,反之没有意引气行,仅仅意守丹田,四肢就极易用上拙力,也就没有阴阳、虚实、开阖……等项的转化。所以,正确掌握习练太极拳的要领,就能使我们的机体达到“阴阳相济”,从而获得至善生命之美的最高境界。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