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孔子的养生思想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4-10-24

 孔子并未深入系统论述其养生思想,但他对于养生保健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养生思想与儒家思想一脉相通。

“仁”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孔子提倡的君子的理想人格。“仁”字从人从二,有“仁者爱人”之意,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近年来出土的战国楚简中将“仁”字写作上身下心,可见仁字也强调一个人自身的身心合一,即身体与精神的和谐。这是孔子养生观中最独特的部分,即“仁者寿”的思想。据《论语·雍也》记载,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几句话看似将知者和仁者分别开来,实则为互文,意思是智慧而仁爱之人热爱山水,动静相宜,精神愉悦而长寿。孔子将修身养性作为长寿的必要条件之一,《礼记·中庸》更明确地指出“大德必得其寿。”这种将德与寿联系起来的观点也为后世医家所赞同,《黄帝内经太素》云“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孙思邈也有“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的说法。

中庸是孔子哲学思想和养生思想中的要旨。朱熹将中庸解释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养生中的中庸思想则可以解释为,在饮食、起居、工作、运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孔子家语·五仪解》中,孔子指出:“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通宜),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和情志都遵循中庸的原则,有度、有节、有时,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动静相宜,那么长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种动静结合的中庸养生观与道家强调虚无清静的养生观不同,是儒家养生思想的特色。

孔子对人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体质特点和养生要点也有深刻认识,提出了著名的“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大意为,少年时,血气未发育完全,不可沉湎情色;壮年时,血气刚刚发育完全,不可与人争斗;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不可过多贪欲。后世有不少医家在孔子的“阶段养生”思想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发挥,“三戒”思想对今天人们的养生保健和情志调节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