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八段锦与中医养生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4-11-06

 

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已有《八段锦》专著。明代以后,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记载,如冷谦的《修龄要》、高濂的《遵生八笺》等书中,都有八段锦的内容。清代的潘霞在其所著的《卫生要求》中,将八段锦略加改编为十二段锦。此外,尚有文八段(坐式)和武八段(立式)等不同形式。为了便于推广流传,还有人将其编成歌诀。

八段锦歌诀曰: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其在流传过程中又分为南派北派,北派动作繁复,以刚为主,侧重肢体运动,称“武八段”。南派动作简易,以柔为主,强调导引与行气结合,称“文八段”。八段锦的养生作用不可小窥,对增强体质、养生防病可谓细水长流、日积月累。

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老老恒言》云: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

现代社会,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这些喜怒哀乐的情志变化,若狂喜、盛怒、骤惊、大恐等波动剧烈,就可能致病。八段锦的简单易行恰好成为了人们宣泄压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功法。还涉及到了一些平时很难运动到的部位,如第八节强调的是颠足跟,可以有效刺激生殖和泌尿反射区,可起到补肾、壮腰的作用。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养生功法。注意练功时,要用意念引导动作,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全身肌肉放松,动作和呼吸自然配合,气沉丹田,柔和缓慢。

八段锦与中医养生深有渊源,无论从中医学的古典还是现代的中医养生方法,都无法将其割裂,他们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八段锦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可视的运动现象,但其深层的中医养生功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身体锻炼才可深刻体会,并从中获益匪浅。

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康复作用,从其歌诀中即可看出。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即说明双手托天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两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调节作用,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对腰背、骨骼也有良好作用。其它诸如调理脾胃单举手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由于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术式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而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故一直流传至今,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方法。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