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造型独特的水器——军持

作者:中医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4-11-21

军持的名字和器形都十分独特,其实,这是源于它的“外国血统”。军持一名源自梵语的音译,又称“君迟”,是佛教僧侣云游四方携带饮水或净手的器皿,有铜、瓷等各种质地。伊斯兰教传入南洋群岛和中国后,军持又为伊斯兰教徒所采用,用以盛水作为礼拜前的小净之用。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瓷质军持始见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各地窑址均有生产,逐渐演变为日常使用的一种水器。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画《乾隆皇帝鉴古图》就画有小童子手执军持向乾隆皇帝的茶杯里倒茶的场景。军持按造型可分为有流和无流,称呼也随之不同,前者多称“军持”或“净瓶”,后者多称“大吉瓶”或“藏草瓶”。

有流的军持器形特征是:长颈,颈上部突出一条宽棱,肩部和腹部丰满,肩、腹之间置流,无柄,平底。但各时期的军持造型又有明显不同。宋代的造型是瓶上部有直立的细长圆管,肩部一侧有上翘短流,也有配以龙头流的。元代以德化窑青白瓷净瓶最著名,造型为喇叭口、折腹、器体较矮。明清时期的特征为腹部鼓圆,直颈较粗短,流为丰满的乳房状,流尖端圆滑,瓶口的注口均加盖。

现已发现的历代军持主要产地有,唐北方白瓷窑场、湖南铜官窑,宋元时期河北定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磁灶窑和广东西村窑,明清两代江西景德镇窑。

南宋至元代,南方福建德化、磁灶、南坑、广东西村等窑场烧制大量外销到东南亚地区的军持,这类军持的形态与功用已发生变化,成为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徒乃至当地普通民众的日常水器。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