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治张云飞神经衰弱案
图1:施今墨先生
施今墨(1881~1969),名毓黔,浙江萧山人,自撰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经门人整理,出版有《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图2与图3均系施今墨先生用其专门笺纸为患者张云飞的两次诊治而拟。
图2:施今墨先生方笺遗墨一 图3:施今墨先生方笺遗墨二
图2全文:
第一次诊:
张云飞 男 52岁 东四头条一号 十剂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卅一日
脑力疲劳,神经衰弱,头常眩晕,耳鸣耳聋,曾经昏厥数次,常感疲乏,记忆不佳。
生决明(石研先煎)八钱草决明三钱 生牡蛎生龙齿(同打先煎)各四钱
白蒺藜四钱
东白薇二钱 节菖蒲二钱 明玳瑁(打碎先煎)三钱
明天麻一钱五 蝉蜕衣一钱五 鹿角胶二钱
冬桑叶二钱 黄菊花三钱。
图3全文:
第二次诊:
张云飞 男 52岁 东四头条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五日 第2次
病属慢性,一时不易测度,改用丸散常服。
每日早服白薇粉、菖蒲粉各一包,胆草粉四枚
下午服神经衰弱丸二十粒
夜临卧服栀芩粉四枚、枳壳粉四枚
服三十天,均用白开水送下
施今墨先生年轻时随父到山西,就读于山西法政学堂,毕业后保送京师法政学堂,这期间曾跟随其舅父李可亭学医,后弃政从医,成为一代名医。纵观施今墨先生处方书法,还是非常有气势,显示出强烈的自信,故有人说“他还写得一手深有功底的王体字,一位书法家曾经说,施今墨不做为医学家,做个书法家也是相当有造诣的”。也有人说施今墨先生“曾通读二十四史,文史修养深厚,书法自成一体”。这两笺系施今墨先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拟就,所用制笺格式与当时北京中医学会所制定的标准处方笺样式基本相同,而施今墨先生在民国时期的方笺样式也甚是中规中矩,这可能与其曾研习法学有着密切关系。综观施今墨先生处方,用药药味有时虽多,但也搭配得体,思路严谨,彰显自信,其处方之气势常令中医药界的行家矢口赞叹,后人也十分难以模仿,如云“其有厌学而图其便者,略习其大方以求相似,鲜有成功者”。
1.中西汇通
施今墨先生为中西医汇通医家,在解释中医医理时大量接受并使用西医术语,如图2中所写“脑力疲劳,神经衰弱”,即与传统中医所述不太一样。1932年,施今墨先生任华北国医学院院长,亦主革新,不存中西医门户之见,课程设置以中医为主,兼设西医基础课程,如解剖,生理等,课表具体如下表1:
课程设置 |
课程名称 |
中医课程 |
中国医学史、医学大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诸病源候论、本草、处方、脉学、辨证论治、医案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骨按、眼科、耳鼻喉科、皮肤花柳科等 |
西医课程 |
生理卫生、解剖学、病理学、细菌学、药理学、诊断学、传染病学、法医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各科 |
公共课程 |
国文、日文、德文等 |
表1:华北国医学院课程表
华北国医学院的办学方针是:“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医,培养中医人才,绝不拘泥成法,唯一宗旨希望明先哲遗言,借助新医经验,为人群造福。”这样的办学方针与其院长施今墨先生的倡导是密不可分的,而在临床实践中,施今墨先生也是身体力行,践行中医与西医结合,如图2中症状描述及图3中按早中晚服药方法均是受西学影响的表现。
2.善用对药
施今墨先生在临证处方书写中有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将有着相互佐助、相互制约,且可以增强疗效的药味并列书写,以充分发挥药效,其学生吕景山曾集有《施今墨对药》一书,较详细地介绍了施今墨先生临床常用的370余对对药。在图2中,生决明与草决明即是一对对药,其在宋代《博济方》中决明散就有配伍使用,生决明咸平,草决明甘苦寒,合用能清热平肝,上明耳目。施今墨先生常将之用于:①肝热头昏,视物不明,目赤涩痛,头痛等症;②高血压、动脉硬化诸症。生牡蛎与生龙齿也是一对对药,其合用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伤寒论》中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龙骨、牡蛎参合,治神经衰弱诸症,确有镇静安眠之功。施今墨先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以对药治病,凸显合力,这也是基于中医阴阳关系的理解运用,故其常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
3.改革药剂
施今墨先生在临床中深感中药煎服不便长期服用,于是认为将中药剂型服法进行改革也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重要内容,如图2中所提及因为神经衰弱之病属于慢性,一时半刻不易出现效果,于是在二诊时改用丸散常服,于是出现白薇粉、菖蒲粉各一包,胆草粉四枚这些用法,可见有将中药有打成粉末包装成袋的,也有将中药打粉做成药片的,估计跟药物的口感有密切关系,诸如龙胆草、栀子、黄芩、枳壳等药味道过苦,口感不佳,阻碍服用,故做成片剂以方便长期服用。除单味药物做粉剂、做片剂以外,施今墨先生还特别注重结合自身经验方制作成中成药,如有气管炎丸、神经衰弱丸、高血压速降丸、强心丹,皮肤病血毒丸、感冒丹等,深受中外欢迎。图3中所提及的神经衰弱丸就是其一,多次用于治疗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药物组成有枣仁、首乌藤、合欢花、丹参、当归、远志 、五味子、黄精、生磁石、知母等,而且施今墨先生为了方便患者选用,在这些中成药的命名上,也采用西医病名,一目了然,这与传统的中成药或以主要药味或以主治功效命名的方式截然不同,实属首创。
(中医药博物馆 陈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