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中医成语故事——肝胆相照

发布日期:2018-12-31

  

        肝胆相照,本意为肝与胆相互照应。比喻可以相互坦诚交往共事。出自,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僚寀(cǎi)》:“今始至之日,必延见僚寀,历述弊端,令悃愊无华,肝胆相照。”

  “肝胆相照”的成语故事最早记录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

  淮阴侯韩信,因为杰出的军事才华和雄才大略被汉王刘邦重用。在楚汉之争中,功不可没,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对于当时纷乱的天下局势,韩信起着决定性作用,楚、汉无论哪一方得到他诚心的辅佐,一定可以夺得天下。

  有一个叫蒯(kuǎi)通的谋士,试图劝韩信背叛汉王,自立为王,与汉王、楚王三分天下,形成鼎力之势,以防汉王夺得天下以后韩信遭到忌惮,而遭遇不测。蒯通说: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原文是:“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他以肝和胆这样密切的关系,来向韩信表示自己的衷心与诚恳。可惜,韩信最终仍旧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

  那么在医学中,肝胆相照这个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呢?下面为您解释。

  在人体的解剖结构上,《黄帝内经八十一难·四十二难》中解释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现代研究表明,肝和胆都处于横膈下,右胁的位置,胆为囊状,位于肝脏的正下方,与肝脏直接接触。胆囊的胆道(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起源于肝脏,属于肝管的外部延伸。由此可见,肝脏与胆囊(胆道)“相照”。

           

  你知道“胆汁”是哪里来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告诉我们,原来肝胆不仅在解剖结构上关系密切,在生理功能是也不能分割。胆汁实际上是由肝脏和胆道共同分泌的,然后存储在胆囊中,再由胆道进行运转,进入小肠。同时 ,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酸,只有在肝脏中才能合成,因此,只有肝脏保持健康,才不会引起胆汁的合成与分泌出现问题,进而保证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正常。同时,胆道通畅,胆汁运转正常,不出现淤滞,才能保证肝脏的功能正常。

  中医理论阐释,肝胆生理功能关系极为密切,互为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灵枢·本输》:胆者中精之府。在人体的情志活动中,肝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负责思索谋虑,胆负责决断,二者相互配合,使得人能做出决定而不至于怯懦。在经络循行中,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相连,相互络属。

  肝、胆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经络循行上均有密切的“荣辱与共”关系。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适合冬季食用的、可以养护肝胆,滋阴补肾明目的山药枸杞糯米粥:山药100克(切片),糯米100克,用水泡发,加入枸杞子40g,芡实100g,煮成粥。

  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2019年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只有肝脏保持健康,才不会引起胆汁的合成与分泌出现问题,进而保证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正常。

  (中医药博物馆 张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