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蒙医传统疗术——银针疗术

发布日期:2019-08-20

蒙医传统疗术至今依旧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其中蒙医银针疗术一直应用于临床治疗,特色十分鲜明。成书于18世纪的《甘露四部》之《甘露之泉》阐述了蒙古银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针刺穴位、针刺疗法种类、针刺方法、疗效等内容,并指出“寒针和热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蒙医银针疗术具有调节赫依、巴达干,促进能量转换,激发希拉,促进精华与糟粕分离等多重功效。

 

 

“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都是“赫依”在发挥作用。“赫依”支配思维、语言、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

“希拉”有火热之意,在脏腑中与胆的关系最为密切。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发挥作用。

“巴达干”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能滋润皮肤,濡养组织器官、滑利关节,化为唾液、胃液、痰液等分泌物。

 

 

 

寒针,遵循蒙医白脉学说和气血运行学说,采用蒙医自制的银针(也可以是金针,但数量较少),在人体的固定穴位给予刺激,经过白脉传导、气血运行,传导至脏腑、肢体,从而使脑中枢得到信号而发出指令,使机体接受信号以后做出相应调整,以此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针刺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酸、麻、涨等针感。银针针刺疗术对于“赫依病”,如失眠、健忘、疲乏、眩晕、麻木、抽搐、瘫痪等脏腑功能减退疾病以及“巴达干”寒证,如体温下降、食欲不振、痞满胃痛、暖气频作、肾腰酸痛、体内外有寒凉之感等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蒙医温针疗法,即是在寒针的基础上,将艾绒点燃固定于银针针柄使其加热的方法。银针针尾在艾灸的作用下最高温度可达100℃,刺入皮内的针尖温度约为39-41℃。热力渗透肌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温针是蒙医传统疗法中的特色疗法,针对北方地区的寒证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舒筋活络、温经散寒,平衡“赫依”与“巴达干”。

 

 

 

现存放在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博物馆内的蒙医疗术铜人,是标记蒙医各种传统疗术的模型,总重量21 kg,身高61cm,莲花底座高7 cm,身体上孔穴共 611,标明了针刺穴位、艾灸穴位、放血穴位。其整体外表是一尊相貌端庄的裸体男子佛像造型,底座上用藏文铸刻有制作年代,“第十六绕廻庚辰年三月一日造”即1940年。文革期间,铜人遭到破坏,脖子裂缝、左手上肢开裂、两肩上的装饰品“日”“月”丢失。蒙医疗术铜人是重要的教学模型,也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一尊佛像铜人,是蒙医疗术历史最宝贵的文物之一。

 

蒙医银针疗术有着独特的治疗原则,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具有疗效可靠、简便实用、副作用小等优势,对于急症、痛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蒙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博物馆 张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