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好物欣赏:中医药博物馆的药碾家族

发布日期:2020-03-19

       

    清代石药碾

 

  药碾家族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医史厅,有一个蜗牛一样的物件,这件展品是清代的石药碾,使用时握住“蜗牛触手”向它的身体端推拉,“蜗牛身体”就会在下面“房子”里来回滚动,蜗牛的身体和房子是由沉重的石头所做,推拉过程中可以把中间的药材充分研磨破碎。

 

  除了石药碾,在展厅还可以看到玉石、青花瓷、生铁等等多种材质制成的不同尺寸的药碾。同样来自药碾家族,这些药碾在使用时各有其长,各司其职。

 

  

  小药碾(青花瓷)               中药碾 (生铁)     大药碾 (生铁)

 

  根据尺寸及使用方式不同,常见的药碾家族有以下四种规格:

  小药碾(直径:小于40cm):使用时手推研磨,是最常见的药碾,适用于少量药材的破碎,多配合打方(按方抓药)使用,如,人参研末。常放置在药铺的柜台上。

  中药碾(直径:40-80cm):使用时脚蹬研磨,药铺必备的药碾型号,适用于日常补斗(因百子柜多是一屉三斗或一屉两斗,所以补充药材被称为补斗)使用,如,酸枣仁破碎。配合凳子使用,多被放在药铺的一隅。

  大药碾(直径:80-100cm):使用时用脚踩研磨,配合墙上的把手有“脚下生风”的高效,适用于制作膏方、成药时大量药材的破碎,前店后厂的药铺碾子房中可见。

  超大药碾(直径:100cm以上):使用时推拉研磨,碾轮被改造固定,多有省力的结构,适用于产量化生产。

 

玉药碾

 

  药材破碎工作本身繁重且单调,药碾的使用极大的缓解了这项工作,碾药也有乐趣,滚动碾轮,在叮当叮当之声研读《皇帝内径》、《本草纲目》,历史长河中,药碾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相公娃(学徒)的成长,也有万千医者用它来碾药救人。      

 

  药碾典故

 

  药碾还有一个名字叫“惠夷槽”,据传与华佗行医有关。

 

  传说有一王姓铁匠因火炉崩炸,被烧成重伤,因没钱治疗,只好硬挺着,华佗知道后,每天到王铁匠家为他治伤,王铁匠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银钱,来付药钱,华佗执意分文不收。

 

  王铁匠感动不已,想到华佗为他治伤碾制药粉时,累得满头大汗,就决定给华佗铸造一个能碾碎药物的器具,以减少华佗碾药时的劳累。经过反复琢磨,王铁匠铸成了一个凹字型的药槽和一个圆轱辘,用圆轱辘在槽里来回碾。自己拿一些干树枝叶和小石子之类来一试,还真管用。

 

  可这东西叫啥名字呢?他正想着,一位教书老先生来铺子打东西,王铁匠就把自己报恩的缘由说了一遍,请老先生给起个名字,老先生想了想说:就叫惠夷槽吧!惠是赠,合救命报恩之意;夷是平安,表示把你的伤治好化险为夷;槽,碾药之器。这就把你的心意全包含进去了。王铁匠听了,正合自己心意,连声说:好,好,就叫惠夷槽。之后便把它送到华佗药铺。

 

  从此以后,惠夷槽成了医家必备之物而流传下来。因为惠夷槽主要是用来碾药的,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药碾子,又因是铁制的、外形像小船,有时也被称为铁研船。

      

  樟树药碾建筑                                          北京世园会药碾展览

 

  这艘碾药的小船,承载着医者碾药救人,毫不含糊的态度,也承载着医者将平安健康带给患者的追求。乘风破浪,穿梭千年,如今在多处依然可以看到药碾的身影。无论是药房中仍叮当运作的药碾,药材市场、校园等处巍然屹立的雕塑,还是展馆场景静待观摩的展品,药碾被视为中药加工炮制的一个象征,述说着我们直面疾病的故事。

(中医药博物馆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