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薛一瓢和他的抗疫故事

发布日期:2020-06-29

  

 

        薛一瓢是谁?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如果我说薛雪,你应该听说过。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是清朝早期江苏地区的名医,生性豁达、医德高尚,他一生研究温病,擅长治疗湿温病症,并且著有《湿热条辨》。

 

  “一瓢”名字由来

 

  薛雪家境殷实,生性放荡不羁,善于交朋友。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僧人,身上挂了一只瓢,瓢上刻着七个字“吃尽天下无敌手”。薛雪认为他是一个奇人,便邀请他到家中一起喝酒,用瓢做容器。僧人喝了三十六瓢,而薛雪只喝了一瓢。从此他自号一瓢。

 

  巧治厨师

 

  乙亥春,余(袁枚)在苏州,庖人王小余病疫不起,将掩棺而君来,天已晚,烧烛照之。笑曰:“死矣!吾好与疫鬼战,恐得胜亦未可知,出药一丸,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有力者用铁箸撬其齿而灌之。小余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吐。薛嘱曰:“如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已而果然,再服二剂而病起。

 

  薛生白有一个好朋友袁枚,袁枚的厨师王小余感染了疫病,即将盖棺的时候,薛雪来了。此时天色已晚,他拿出烛火照亮来诊断病人的情况,说到:“死了!但是,我喜好与疫情战斗,不试怎能知道不能战胜疫情呢!于是,拿出一个药丸,捣碎石菖蒲取汁调和,并让有力气的轿夫撬开厨师王小余的嘴,把药灌下去。王小余眼睛紧闭,已经断了气,药灌下去咽喉中有“汩汩”的响声。薛雪嘱咐大家:“派人好好照料,天明时分便可醒来。”最终情况果然和薛雪预料的一样。后来又喝了两剂药,厨师的病情痊愈了。

 

  “扫叶山庄”和”踏雪斋“

 

  薛雪和叶天士并称“叶薛“,两位医生都是清代有名的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但是传言两人不和。

 

  在《冷庐医话》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乾隆间,吴门大疫,郡设医局以济贫者,诸名医日一造也。有更夫某者,身面浮肿,遍体作黄白色。诣局求治。薛生白先至,诊其脉,挥之去,曰:“水肿已剧,不治。”病者出,而叶天士至,从肩舆中遥视之,曰:“尔非更夫耶?此爇ruò驱蚊带受毒所致,二剂可已。”遂处方与之。薛为之失色。因有“扫叶庄”、“踏雪斋”之举。二人以盛名相轧盖由于此。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疫情流行,郡设立了医局来救济贫穷的人。当地的名医每天都必须去一次。有一个打更的人,身面浮肿,浑身发黄,来到郡医局求医。薛雪先来了,为他诊脉,判断他患了不治之症,挥了挥手说:“你的水肿太严重了,治不好了。”

 

  更夫走了出去,恰巧叶天士过来,坐在轿子里远远地看见了更夫,问道:“你不是更夫吗?你这个病是燃烧柴薪熏蚊子时受到了热毒侵害导致的,吃两剂药就会好的。”并给更夫开了药方。

 

  薛雪听说此事后,非常嫉妒,就把自己的书房名字改为“扫叶斋”。而叶天士听说后,也给自己的书房改名为“踏雪斋”。

 

  上述故事其实是传闻,实际上叶天士比薛雪年长十三岁,薛雪非常推崇叶天士的医术,并且很敬重他,每当薛雪看见叶天士为人诊治的方子,都会称赞用药精当,击节庆祝。那么,“扫叶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沈德潜在《归愚文钞》中介绍到:薛雪的庄园有很多的树木,他命令书童每天都要清理落叶,因此叫“扫叶庄”。还有第二个命名原因:薛雪注释《易》,能补俞氏《易》所末及,屡定屡更,挑除疵漏,就象扫除落叶一样。

  由此可见,薛雪和叶天士不和的传闻是后人杜撰的。他们是我国温病学派的代表医家,各有所长。

 

  医学理论

 

  薛雪全面地总结了湿热病的病因病机,各种病症的辨证治疗。抓住湿邪与热邪相互作用致病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薛雪重视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的不同情况。用药或以温化为主,或以清泻为主,或清热与祛湿相伍,以此确定辩证湿热的关键。

 

  薛雪是我国温病学派的代表医家之一,他在治病中治法活泼多变,选药不拘泥固定成方,对湿热病的各种证型与临床变化,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中医药博物馆 张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