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来自江城的礼物——博物馆获赠2部线装外科医籍

发布日期:2020-07-19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战疫”中,众多博物馆也发布了抗疫文物征集公告,希望为这段历史留下宝贵的见证物。武汉的彭宇辰先生看到北中医博物馆的征集公告后主动联系我们,将其收藏的2部线装医书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这两部书分别是《外科证治全生集》和《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清代外科名家王维德总结自己40年临床经验并参以祖传秘方编制而成,为外科“全生派”的代表著作。王维德在书的自序中写道“历症四十余年,临危者救之,初起者消之,痛痒者止之,溃烂者敛之,百治百验”,故书名“全生”。此书在中医外科史上影响巨大,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从乾隆五年初刊本到清末1911年间,就有70多种刻本,诚如作者所愿,“处处翻刻,速遍海内,使疮毒无枉死之人”。

 

  其书不同版本卷数不一,此次获捐的《外科证治全生集》属四卷本系统的潘氏刻本,为清代潘霨及其弟潘器之所刻。潘霨与王维德同为江苏吴县人,官至贵州巡抚,精于医,历官所至,恒以医济民。他于光绪三年(1877年)任湖北布政使,次年任湖北巡抚。

 

  《外科证治全生集》的潘氏刻本最早为1878年的潘敏德堂刻本,有潘霨作序云“家弟器之治此有年,曾为区分门类,颇有增损字句,世称善本。嗣长洲蒋氏刻于苏城,伯寅弟翻雕于京师,鄂中尚无此本。”潘氏刻本为潘霨在湖北为官时以医济民之举,可见医药关乎百姓民生,刊刻医书也是官员值得称颂的政绩。潘氏刻本将乾隆五年初刊本重新编次,分为四卷,还校订和增损字句,并将药方另分一帙,重订方药名称。本馆所藏另一部《外科证治全生集》亦为潘氏刻本,书前有潘器之序。此次获捐的《外科证治全生集》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校正,每卷卷首写有“吴县潘霨原本,永定张介祺校正,汉口东壁垣重刊”,市面上有线装书盖有“汉口东壁垣选办各直省官书局并家藏一切善本书籍发兑”的印章,可见东壁垣为清末民国汉口一家校勘刻印并收售旧书的书坊。潘氏刻本的《外科证治全生集》初刻于武汉,此次获捐的版本为武汉当地书坊的重刊本,亦收藏于武汉藏家手中,可谓一部土生土长的江城医书,丰富了北中医博物馆的医书版本。

 

  《外科心法要诀》是清代医家祁宏源所作,其祖父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著有《外科大成》,被视为外科正宗派的代表作。祁宏源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所作《外科心法要诀》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不同之处在于采用歌诀及注的体裁为主,有关病证的内容比《外科大成》更丰富,又补充了一些《外科大成》未见的方剂。该书内容详备,辨证详明,选方切于实用,理法方药融为一体, 全面总结了清乾隆以前的中医外科学成就,在清代影响极大。此次获捐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为民间坊刻本,原封面已佚,现封面上手书书名“金鉴外科”,下方写有“杨忠信堂顺记”,为便于查阅,封面和封底均手书本册内容目录。第一册书中还夹着一张手书为湖北当阳河溶区一位患者治疗廯疮的药方,可见此书曾经的主人将书中所学外科知识用于临床实践中。

 

  此次捐赠的线装医书,丰富了北中医博物馆的外科医籍收藏。这份来自江城武汉的礼物,虽不属于抗疫文物,但也记录了传统医学在湖北的传承发展。比起其他门类的书籍,古旧医书大多更加残损破旧,品相不佳,但其中凝聚的研习医术、行医济世的勤勉和艰辛,令人感慨动容。在此,感谢武汉彭宇辰先生无私捐赠的义举!

(中医药博物馆 韩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