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财务自由因母学医的李杲

发布日期:2021-09-22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有一幅“李杲诊病图”,图中李杲(字明之)正为一年长的妇人解释刚刚开具的方剂,妇人虽扶椅托腮有虚弱状,但妆容完整,侍女在身旁捶背状,李明之更是一脸从容,甚至还翘起了二郎腿。整个画面除了妇人肢体面部稍有病感,熏香、衣柜、书桌、笔筒,毫无诊病的氛围,若非图名为“李杲诊病图”,说是一幅母子相处日常图也不为过,不知是不是画者本意就是圆明之为母学医的梦……

 

  

 

  李杲(1180~1251),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师从张元素,被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其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积善人家出儒生

 

  李家富于金财,乐善好施,建有书院,结交甚至接济了许多儒士,赶上战乱饥荒,流民众多,李家极力施粥救济,帮助了很多人。明之出生在这样的积善人家,少年聪颖,博学强记,通《春秋》《书》《易》,习《论语》《孟子》,为人极其忠信有守。朋友一度以为他是个怪胎,故意设局试他,约酒请女子向他敬酒,明之拒绝,女子拉了他的衣服,结果明之当即怒骂,解衣焚之。

 

  痛失母亲志学医

 

  兵荒马乱的年代,时局动荡不安,民众难以安居,明之的母亲李母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病了,咳嗽、发热、四肢乏力、吃不下饭,有大夫说是上火,用泻火药,结果病没好,更没胃口了。又有大夫说是食积,消食药服用后不见起色,再请大夫,说是忧虑太过,用疏肝解郁药,服药后无效反增心慌气短……周边大夫全请过了,寒热温凉,说辞不一,接连不断的汤药服下去,都只是无用的尝试,除了绝望还是绝望,李母就在这不知何病中离世,留给明之无限的遗憾,恨自己不会医开药不能救母,发愿“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

 

  千金拜师习医术

 

  

 

  明之听闻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下辖县级市)有位人称刘河间的神医,同样因母病,三次延(请)医不至,不幸病逝,立志学医。此人对《内经》有独到心得,掌握五运六气,深谙《内经》病机十九条。当时其他大夫普遍沿袭北宋的用药习惯,使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病,效果非常不好,刘河间异军突起,倡导伤寒火热病机理论,主张用寒凉药攻邪。用此法挽救了无数性命,当时名噪一时,追随学习者众多。本打算前往拜师学习,有趣的是,此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医者不自医,刘河间生病了,脉紧,呕吐不欲食,自己开清热药后,病情不轻反重。这时来了位比刘河间年轻大夫名叫张元素,诊脉之后直接言中所服药物与反应,开了三付温通之药,一剂见轻,三剂病愈。名不见经传的大夫,治好了医术高超的刘河间。要拜就拜最强者,明之当即带上千金向这位张元素递上拜师贴。

 

  赠送老师千金,只为解决老师的经济压力,方便老师传授医术;这样一个财务自由没压力,国学经典知识深厚,学医之心坚定的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从此,明之随师张元素开始了学医之路,因母学医,由儒生到医者,又是如何成为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影响后世深远?下篇我们再来继续聊学医后的明之人生那些不一样的精彩。

(中医药博物馆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