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里城考察记 (下)
演易台
大殿西侧便是演易台,重建于1994年。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楼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门额上阳镌“演易台”三字。台上有文王塑像,刻画出文王当年坐于草垫之上静静用蓍草演易之像。
蓍草园
演易台前有一片茂盛的蓍草园。蓍草是周易中用以占卜的一种植物,是易学家必备的工具,《本草纲目》中记载“蓍草…此类亦神物,故不可常有”,故蓍草只生产于羑里。羑里城产的蓍草,与现代药用植物学的蓍草(高山蓍草、欧蓍草、云南蓍草等)并非是同种植物,植物形态像某种蒿草,但至今无人确定其种。蓍,读shī,上部为草,中间一个老,下部为日,意思是老者站在太阳下,以草作为工具进行占卜活动。这种草一般高不过3尺,相传能生长几千年,是草本植物中生长时间最长的一种。蓍草的茎又长又直又硬,且芳香扑鼻,沁人心脾,所以古人相信用这种草占卜有着加持通灵的作用。
吐儿冢
演易台后侧有一处隆起的土冢,传说这是文王长子伯邑考的坟墓。文王拘于羑里演易时,商纣王为试其预知能力,竟残忍地将其长子伯邑考杀害,做成肉汤逼其吞食。文王明知是亲生骨肉却强忍悲痛将其咽下,到演易台后吐出,后人在此堆起一个土冢,取名“吐儿冢”。也有人说当时文王将肉汤吐后,这些肉变成了兔子,因此当地百姓从不伤害兔子,认为兔子是伯邑考的魂魄所变,将兔子作为圣物,寄托情志。
文王易碑亭
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亭里的“文王易碑”,是汤阴知县张应吉所刻。碑上刻有周易64卦卦象、卦名、卦辞等,内容包罗万象,包含国家、管理、战争等,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既是帝王,更是圣人,清朝乾隆皇帝游历汤阴时来到羑里城,盛慨万千,挥毫题诗:“洹荡之间曰羑里,演易圣人昔拘此,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辞阐发权舆是。”道出一代帝王对文圣周文王的赞许和崇仰。
文王易碑亭 乾隆御碑
羑里周易博物馆
大殿东侧为羑里周易博物馆,设有《历代易学发展史料陈列展》。《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道家三玄之一,几千年来不断受到尊崇,研究《周易》的著作多达几千多种,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数学、天文、医学、建筑、美学、史学等各个领域,堪称古代社会文化的宝藏。展览呈现了历代学者对《周易》的研究成果,以及《周易》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博物馆正中立有文王演易塑像。
八卦阵迷宫
羑里城另一著名景点为八卦阵迷宫,按文王后天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方位分别布有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八个阵势,每阵又各有特点。如群英阵曲折多变,连环阵环环相套,长蛇阵长驱直入,迷魂阵扑朔迷离。游客从离位左拐入阵,穿过八个阵势后,再从离位出来,就算胜利。作为旅游景点的八卦阵虽不似古代作战的八卦阵那样阴森可怖,但也神秘莫测,妙趣横生。阵内"流连忘返"、"啼笑皆非"、"左右为难"、"权宜之计"等词语的应用更增加了八卦阵的神秘感,而"一如即往"、"勇往直前"、"乘胜进军"、"凯旋而归"等词语又鼓励游客不畏艰险,积极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羑里城还有一口古井——羑里井,相传是文王被囚时之水井,净水清冽甘甜。古井曾因庙宇的荒废而枯竭,又随羑里的复建而复活,似天人感应。道旁还一一建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的卦象。羑里城二期工程太公封神馆,伏羲先天馆,儒学馆(孔子庙),道学馆(老子庙)等正在建设中。
一卷经成万古功,曾将天地立穹隆。《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堪称是中国文化的第一篇章,可以使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光照日月。易道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许多哲理,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崇尚和谐的理想境界,趋利避凶的基本原则对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思想品德,“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的革新思想,更是历代志士仁人修身立命、经世济国的思想源泉。
《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也极大、极深,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易经的哲理及象学数易思维模式更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等直接来源于易经,并在中医理论中得到了极为详尽的发挥。几千年来,中医学的发展与易学沿哲理化方向演进同步进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在中医文化史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易汇通”的局面,正如张景岳所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
中医药博物馆冯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