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伊尹的跨界人生

发布日期:2021-12-02

  

  陶药锅(战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藏


 “颈长嘴小肚子大,水深火热受煎熬。咸酸苦甜全尝到,病魔见了拔腿跑”,这个妙趣横生的谜语的谜底,就是药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陶药锅,高10.6cm,腹径14cm,口径10cm,带把径19.5cm。因陶器的稳定性能很好,用它煎药不易 和药物本身发生反应,不损害药性、药味。至今中医煎煮汤药仍多用陶制器皿。  

  说起煎煮汤药,不得不提的汤液鼻祖伊尹,以及他的跨界成功人生。

  伊尹,商朝人,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姒(sì)姓,伊氏,名挚,因官至尹(类似宰相)一职,而被尊称为伊尹。在朝堂上,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与帝王之师;在烹饪界,他被中国历代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中华厨圣”;在医药界,他被后世医家尊为“汤液鼻祖”,这位三千六百余年前的跨界成功人士,究竟是如何打造他的核心实力,实现人生大满贯的呢?

  

  伊尹的出身并不具有优势,他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汤与有莘氏通婚,伊尹由此来到商汤身边,专职做饭。正是在这份普普通通的工作上的积累,为伊尹奠定了他在多个领域做到极致的基础。虽然当时的他对此一无所知,每天围着柴米油盐转,既不光鲜也不伟大,能做的就是用心做饭。伊尹通过对原材料自然性质的确认,对水火木三才的正确运用,对鼎中烹饪之变的观察与心悟,最后使烹饪而成的美味水平达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吕氏春秋·本味》)的水准,即“五味调和”的水准。而“五味调和”至今仍是历代烹饪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更励志的是,伊尹不仅仅满足于做掌握五味调和的杰出厨师,同时他还将调和五味应用于医学,成为了一名杰出医家。从杰出的厨师到杰出的医家,在伊尹身上又是怎样过渡而联结成功的呢?原来,伊尹根据烹调饮食“五味调和”与“火候”的经验,尝试着将过去治疗疾病用单味药物的饮服方法,改变成为多味药物配合在一起的煎煮方法,即把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单味药物放在一起配合煎煮,以摸索多种药物配伍煮服与治病疗效的关系。也就是说,伊尹是用他杰出厨师的饮食“五味调和”以养五脏的烹调经验,用以探索药物“五味调和”以疗五脏之疾的功效提高。显然,伊尹这一尝试与创新获得成功,他由此创制发明出“汤液”,并撰写了《汤液经》。从此,华夏民族由过去原始单一的单药或单方治病方法,转化成多种药物配用并煎煮取汁服用的治疗方法。这种多药配用煎煮取汁服用的方法,被后世称之为“伊尹汤液”。这种中药煎汤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在使用。

  

  

  伊尹的尝试并不止步于烹饪界与医药界,他将调理五味引申到治理国家。伊尹对“五味调和”与“火候”的认知,已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本源,可谓道,并有“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的气度。伊尹认为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闻这番言论很受启发,开始重用伊尹,伊尹也不负期望,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伊尹历经商朝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与帝王之师。

  回看伊尹的成功,绝非止步于“一招鲜,吃遍天”,如果说早期深耕厨艺,精专研究,进而认知提升,掌握最本质的“五味调和”和“火候论”是基础的话;那么从五味养五脏到五味疗五脏,从食到药的跨界应用是对其认知的检验,结果显然是成功的;而“治大国若烹小鲜”则是圈层跃迁,影响力放大,对价值的追求,进而达到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斯人已矣,榜样的力量仍深入人心,这正是我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魅力。

 

             (中医药博物馆   刘青)